中國象牙禁令禁一半?盜獵恐更猖獗
記者 黃靖雅/綜合報導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象牙市場,佔總交易約7成,在國際輿論的推波助瀾下,中國國務院在去年底公布,將於一年內全面禁止境內象牙買賣與加工。此舉得到不少保育團體的正面評價,不過,英國衛報也指出,中國雖預計「關閉」的合法加工廠及零售商,但若中國不打算處理更大規模的象牙非法貿易,此舉將使盜獵集團更有利可圖。
USFWS Mountain-Prairie"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10843354356_a745918719_k.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2px;" />
中國預計使象牙相關產業,於2017年底前分期、分批停業。並加強管理象牙及其製品的違法走私、加工、銷售、運輸。這個決定使不少國際性保育團體大為振奮,認為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決定。
然而,《衛報》指出,其實這些合法產業所加工、販賣的象牙大多並非來自於盜獵。雖勢必有少量盜獵象牙流入合法市場,但合法的象牙加工工廠,所使用的應該是1989年前國際貿易禁令生效前就流入中國,並被中國政府管制的庫存品。
中國的象牙市場,以檯面下的黑市交易為主,在中國銷售的象牙,有高達九成為非法買賣,因此即使中國在2017年底終止所有檯面上的象牙交易平台,但對打擊盜獵的效果應十分有限。
Rob Young"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869402391_96ac0bcd7c_o.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這項禁令,一方面可能使中國消費者減少對象牙藝品的需求,並控制價格,但另一方面也對某些勢在必得的消費者透露出另一個訊息:象牙的跨國走私風險比以前更高了,賣方因此有充分理由對買方求取更高的價格。
此外,禁令中也留存一個漏洞。由於象牙工藝品被中國視為文化遺產,部分被認證屬於「文化遺產」象牙工藝品,可在官方的監管下拍賣。
國際保育組織「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大象專案的主任Tom Milliken表示,雖然禁令立意良善,但中國必須更嚴格造冊管制所有市面上合法的象牙庫存,避免它們流入黑市,另外,由於中國的鄰國,如寮國、越南、緬甸等國對象牙非法市場的管理存有很多漏洞,中國應加強對邊境走私的管制。
Tom Milliken也提到,中國政府最好和非洲國家聯手打擊盜獵集團,因為非洲當地許多盜獵集團的首腦就是中國人。

以環境為主要關心議題的媒體《中外對話》,其編輯Isabel Hilton也點出,「禁令是否能真的被落實仍需密切專注」,因為北京當局對各省的約束能力經常被高估。
《衛報》記者Karl Mathiesen強調,這項禁令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如果中國僅是為了挽回外交形象才設下禁令,沒有真心想拯救大象,最終只會讓盜獵集團獲取更大的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