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鼠外銷 動保人:莫忘動物福祉
記者 呂幼綸/報導
政府推新南向政策,國家實驗研究院(簡稱國研院)培育的實驗鼠,也被委以重任,將行銷至東南亞市場,並協助台灣成為「亞太實驗動物核心樞紐」。動物保護人士則呼籲,台灣在銷售實驗鼠之餘,更應把實驗動物倫理及生命關懷的觀念一併輸送出去。
國研院於1月3日和民間業者樂斯科生物科技簽訂合作意向書,將透過樂斯科在路東協市場布建的管道,銷售國研院運用基因改造技術,培育出的高階實驗鼠,這些高階實驗鼠每隻的售價在新台幣1~3萬元,遠高於單價數百元的一般實驗鼠。
國研院實驗動物中心表示,全球每年使用的實驗鼠逾千萬隻,台灣每年的使用量在70萬隻左右,而據統計,泰國每年的使用量為105萬隻,印度也超過百萬隻,新加坡則在70萬隻左右,至於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依人口數與每年藥品銷售的金額估計,市場潛力也都相當可觀。
過去台灣的實驗鼠來源仰賴歐美國家,每隻進口價在1000元上下,運費更達10萬元,而且須等待半年以上,嚴重影響生技產業發展,國研院因此於1994年成立實驗動物中心,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網,也讓實驗鼠的單價降低為150~300元間,並自2004年起開始研發基因改造技術。
2016年實驗動物中心成功開發出「擬人鼠(帶有人類細胞和組織的小鼠)」,目前已有136個獨有品系,適用於腦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醫學研究領域。去年實驗鼠的養殖總量為17萬隻,其中有3萬隻都是高階實驗鼠。
實驗動物中心主任余俊強表示,台灣開發全球獨有品系的高階實驗鼠,已成功銷往美、英、法、瑞典、日韓與大陸。日後將先鎖定泰國、印度等國,透過樂斯科在當地的據點宣傳和行銷,如果市場反應良好,下一階段就是由樂斯科在當地設立繁殖場供應。
對於實驗動物中心要以高階實驗鼠進軍東協市場,擔任農委會「動物科學應用機構監督查核委員」的湯宜之表示,實驗動物中心和樂斯科公司都是首屈一指注重動物福祉的機構,因此希望他們在銷售動物的同時,更應教授這些國家如何妥善照顧,以及不濫用實驗動物,尤其基因改造鼠往往需要特殊的飼養環境,和獸醫的特別照護。
余俊強表示,台灣實驗動物領域在亞洲屬先進國家,而實驗動物中心為了輔導相關單位取得國際認證,開辦了許多訓練課程,可說是繁殖技術之外的「軟實力」,這回也會隨著南向政策輸出,以提升這些國家的動物福祉。
湯宜之則指出,台灣實驗動物應用機構的優劣落差很大,有像樂斯科這種拿到AAALAC國際認證的公司,也有極不良的業者,盼望實驗鼠的外銷,能帶動不良業者向上看齊,造福台灣的實驗動物。
小檔案
AAALAC,全稱為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中文譯名是「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為目前國際間唯一具規模與公信力的實驗動物設施管理品質的認證機構。台灣已有長庚大學、慈濟大學、屏科大等十多個單位取得認證,樂斯科生物科技則是第一個取得認證的民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