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毛孩討公道 志工追查惡意棄養
記者 黃靖雅/報導
新屋收容所志工安東尼隨身攜帶著一塊牌位,上面整齊清晰的字跡,寫著:新屋收容所內疑似被惡意棄養已往生的孩子們。這是一塊給毛孩的往生牌位,安東尼用它提醒自己,別忘了要幫毛孩討公道的初衷。

安東尼是新屋收容所的攝影志工,專為送養機會較低的C區毛孩拍攝照片,並在臉書上分享,希望提高C區狗狗的能見度。但是無論志工們再怎麼努力尋找狗狗比較可愛的角度、捕捉表情最可愛的瞬間、再怎麼努力分享相簿,送養的速度永遠比不上棄養的速度。
大多時候,所方被迫收容、救治民眾不擬續養的寵物,也十分無奈,但安東尼認為,有些案例明顯涉及不當飼養或是惡意棄養,不該簡單用民眾通報或是急難救助結案,應該主動調查。他舉例道,飼主把狗留置在寵物美容店,美容店聯絡不到人,只好通報管制隊來帶到收容所,「單子上的理由寫陳情捕捉,實際上這是惡意棄養不是嗎?」

他又再說,之前有兩隻獒犬在同一個地段被民眾先後通報,因為獒犬病重,管制隊抓到狗後,就先把狗送去和防疫所合作的獸醫院,救治經費用完後,一隻病重的狗還沒回到收容所,就已經死亡,一隻狀況稍好的現在所內的傷犬區,他接著說,「這兩隻獒犬顯然是被人惡意棄養在路邊,但動保處直接歸類為急難救助,而不是到當地找附近鄰居查問,或是調閱監視器,試著揪出飼主,讓我很不能接受。」
安東尼蒐集了約20個案子的資料,他花自己的時間慢慢地追,一開始的動機很簡單,「動保處不查,那我自己來查」,他表示,自己不是想打擊動保機關的士氣或是傷害誰,只是想為毛孩申冤,不讓牠們不明不白的痛苦死去。


去年11月,新屋送養出一隻小黑狗,兩天後,這隻小黑狗因車禍被送進醫院,醫院依照晶片上的資料打電話給飼主,沒想到飼主一聽到狗狗已經癱瘓,只說一句:不要了,從此對狗不聞不問。由於棄養事證明確,這是安東尼到目前為止唯一申訴成功的案子。
在收容所當志工,看盡生離死別,但安東尼對毛孩的感情,並沒有因此減退,他說自己會繼續當志工,棄養案也會繼續查。身為佛教徒的他,把毛孩的牌位帶在身上,是為了提醒自己,永遠不可以放棄為這些孩子們討公道。他心知肚明,翻案有多不易,但他堅持:「即使無法翻案,我也要讓牠們知道,牠們不是到死都沒人關心。」
註:依現行法規,各縣市收容所僅能收取規費、制定「猶豫期」制度、將飼主列入領養黑名單,但不得拒收民眾「不擬續養」的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