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各國喜歡動物外交?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講到動物外交,大家應該會想到中國政府把貓熊到世界各地,打好彼此關係的舉動,日前俄國總統普亭婉拒了日本政府送秋田犬的事情也蔚為話題,究竟動物外交的魅力在哪裡呢?

想送動物被打槍

日前,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辦高峰會談,在舉辦會談前,日本本來打算送普亭一隻公秋田犬作為兩國友好的象徵,卻遭到普亭婉拒。

其實在 2012年,時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彥為了感謝俄國對日本 311大地震的援助,就送過普亭母秋田犬「夢」(Yume),所以日本這次才打算送隻公的秋田犬與「夢」作伴。

普亭愛動物  大家爭相送

不過普亭不想收或許可以理解,由於他喜歡動物是眾所周知的事,因此除了秋田犬「夢」,普亭還曾經從收到兩隻伊朗政府送的波斯豹,從保加利亞那收到一隻保加利亞牧羊犬,又從約旦收到三隻純種阿拉伯馬

2010年普亭拜訪保加利亞時,收到保加利亞前總理波瑞索夫(Boiko Borisov)贈送的保加利亞牧羊犬。 取自<a  data-cke-saved-href=新浪圖片"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2841_55518_761157.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87px;" />

外交凡事都有目的  當然不是為送而送

當然,各國送普亭動物不單只是因為他喜歡動物而已,更重要的是「送」這個舉動,因為這意味這著某種經濟關係、政治利益的交換與拉攏。

一如研究外交送禮哲學的設計師弗奧里迪(Giada Fiorindi)所說:「沒有任何的贈予是無私的,我們把禮物送給潛在同盟,藉此建立起雙方關係,然後讓他們覺得對我們有虧欠。」

有生命的禮物更具代表性

有生命的動物與一般禮物不同點在於,動物會給人建立穩定、長久關係的感覺,交給對方照顧也反映出彼此的信任關係,因此,動物才常被拿來當作表示友好的手段。

想建立關係才是真的

如果要送的動物具國家代表性就更好了,像中國過去很喜歡送貓熊作為外交手段,這樣的舉動也被暱稱為「貓熊外交」。

一群牛津學者便指出,貓熊作為中國的代表動物,象徵了中國想要建立關係的意願,這樣人們只要看到貓熊,就會聯想到中國擁有的資源、技術。

圖為在奧地利的美泉宮動物園(Schoenbrunn Zoo)裡,大貓熊楊楊與牠在今年 8月7日生下的雙胞胎依偎在一起。取自:<a  data-cke-saved-href=pelican"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user/user22951/476931209_f5083b98e3_z.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用貓熊象徵彼此友誼

中國頻繁的貓熊外交手段,大概可以追溯至毛澤東執政時期。在1957年到 1982年間,中國一共送給蘇聯、朝鮮、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 9個國家 23隻貓熊

其中比較著名的送貓熊故事是發生在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歷史性的訪華之旅,當時隨行的尼克森妻子帕特(Pat Nixon)向前中國主席周恩來提到自己很愛貓熊,兩個月後,尼克森一家便收到了兩隻貓熊——玲玲和興興,牠們後來被送往史密斯森國家動物園(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四歲大的浩浩正在被送往比利時的路上,現在中國只會租借貓熊給其他國家,得到的資金也會用在保育貓熊上。取自:<a  data-cke-saved-href=George Lu"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user/user22951/7708795350_96e7725c26_z.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貓熊瀕危  改成只租不送

不過到了 1984年,考量到當時貓熊面臨瀕危危機,中國政府也停止把貓熊當作禮物的舉動,改成以支付租金的方式租借貓熊給世界各國,而且最多只能借 10年

埃及也有長頸鹿外交

而所謂動物外交也不是中國獨創,早在古埃及時期,埃及就很喜歡送鄰國長頸鹿拉攏彼此關係,據傳,當年「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前往羅馬時,就把長頸鹿帶去當作禮物,如此高大、斑點滿佈的奇獸也讓羅馬人嘖嘖稱奇呢!

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前,牽出 2012年日本贈送的母秋田犬「夢」(Yume)和她在記者前玩耍。 取自<a  data-cke-saved-href=Octavio Augusto Sanromá Colet"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15493285_1196038700488175_4127914117834595646_o.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70px;" />

多年再見送出的動物  令人備感親切

總而言之,動物外交可說是行之有年的手段,贈送國若在多年後的場合,看到當年送出去的動物,也總是令人備感親切,像普亭雖然拒絕了日本政府贈送另一隻秋田犬,但在高峰會前夕,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他也特別把秋田犬「夢」帶出來展示。

還是把動物留給大自然吧!

然而,由於動物福利越來越受到重視,以贈送動物作為外交手段的行為相較來說已經少很多了,再者,對收到禮物的領導者來說,要怎麼處理收到的動物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QUARTZ在談到外交送禮的禮節時便表示,也許各國政要們還是把野生生物留在大自然比較好。


延伸閱讀:《動物界好消息!大貓熊不再瀕危
CNN:如何正確送禮給英國王室
保存列寧遺體要花多少錢?

參考資料:
01 The power of giving: how to master the evolving art of diplomatic gifts
02 A Long History of Animal Diplomacy
03 China, Malaysia and the weird world of panda diplomacy
04 Russia declines Japanese dog diplomacy ahead of summit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