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VS輔助 公收、志工一起講清楚

記者 黃靖雅/報導

志工是公立收容所的監督者,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輔助者。今(10)日,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APA)邀請了三位資深公收志工和三位所方代表,以不同的立場,分享志工和公立收容所間的合作經驗。從講座中不難聽出,保障收容動物的動物福利、加強送養是雙方共同的心願,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唯有匯聚雙方的力量才能辦到。

由左至右為台北市動物之家志工小敏、APA秘書長黃慶榮、農委會技正鄭祝菁、新屋志工安東尼、中和動物之家志工黃新。

公立收容所方經常會被民眾冠上冷血、怠忽職守的惡名。事實上,依法,在公立收容所,每100隻狗要配有一個獸醫師,40隻狗要有一個工作人員,但全台大多數收容所皆面臨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工作人員多為約聘,而公務獸醫除了防疫、醫療,還要負責動物醫院、寵物店的查核,以及許多行政工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彈性高、衝勁強、有創意的志工團,就是所方最好的後援。中和動物之家公務獸醫黃繼霆和曾在員林收容所服務多年,現在彰化防疫所擔任技士的黃世恩皆表示,讓他們能持續留在中和及彰化拓荒,把制度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志工的支持、相挺,是非常大的支柱。而新竹防疫所所長楊礎遠則說,新竹防疫所長期欠缺志工,幸好今年在APA的協助下,已逐漸建立起志工間的向心力。

公收和志工一定是對立的嗎? APA/提供

公收和志工一定是對立的嗎?新屋拍攝志工安東尼認為,監督和協助本就是一體兩面,他以自身經驗說,自己這兩年追了30幾個惡意棄養案件,這雖然給了動保處壓力,但難道不是也在幫動保處追查?服務15年的中和資深志工黃新則說,這幾年來也有過和黃繼霆意見不合的時候,但幸好兩人都是能講道理的人,最後都能順利找到解決方案。

中和動物之家獸醫師黃繼霆。 黃靖雅/攝

台北市動物之家資深志工小敏說,四年是一個志工的流動週期,四年內會有大多數志工離開收容所,但留下的志工就相對非常穩固。從她蒐集到的意見來看,所方將志工當免洗筷、不夠尊重,是讓資深志工離開收容所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些對動保懷抱熱情的志工多半會轉用其他方式,繼續在動保領域付出。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