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呀! 長頸鹿也列入”易危物種”

記者 呂幼綸/綜合報導

世界上最高的動物,竟正面臨數量快速減少的危機,英國《衛報》報導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長頸鹿連升兩級,從「無危」被改列為受威脅的「易危」級別,目前僅存約9萬7500隻,而在1985年時牠們大約還有15萬7000隻,減少幅度為4成。

IUCN在12月7日在墨西哥舉行生物多樣性會議,討論有關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調升35個物種的保護現狀級別,並調低7個物種的級別。紅色名錄目前共列入了85,000物種,逾24,000個物種面臨滅絕危機。而在這次會議中,雖然增加了700種新發現的鳥,但有13種已經滅絕。

在被調升危險級別的物種中,長頸鹿由「無危」(Least Concern,LC)連升兩級,成為受絕種威脅的「易危」(Vulnerable,VU)級別。專家表示,受非法狩獵、農地擴增、棲地減少及非洲國家內戰等因素的影響,長頸鹿數量已由1985年的約15萬7000 隻,在30年間銳減4成,成為現在的約9萬7500隻,並在7個國家中完全消失。

《衛報》製作的圖表,顯示出長頸鹿(左起)、犀牛和非洲獅在這30年間的數量變化。 取自theguardian.com

雖然在2010年時,一個長頸鹿亞種羅氏長頸鹿(Rothschild's giraffe)就被IUCN列入紅色名錄的瀕危(endangered,EN)級別,但這是整體長頸鹿族群首度被列入「易危」級別。IUCN的「長頸鹿和㺢㹢狓專家小組」共同主席芬尼斯(Julian Fennessy)把長頸鹿的狀況形容為「悄悄的滅絕」,因為大多數人仍在動物園、影片中看到牠們,而完全無法察覺牠們處於危機中。

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說,大家都在注意非洲象的數量已不到50萬頭(最新調查顯示為35萬2,271頭),卻沒有發現「溫柔的巨人」長頸鹿的數量遠比非洲象少得多。

人類對土地的大肆開發,以及居住空間擴展至長頸鹿的棲地,讓非洲東部及中部的長頸鹿,正大量消失。取自theguardian.com

芬尼斯指出,人類正逐漸遷移至長頸鹿聚居的地區,特別是非洲東部及中部,讓長頸鹿數量下跌得最嚴重,部分長頸鹿品種數量甚至在30年內減少了95%。幸而南非的長頸鹿數量有上升。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專家蘭森(Chris Ransom)表示,南非是保護野生生態的好例子,他認為「只要有正確的保育措施,並確保動物可以真正在野外生活,長頸鹿是可以生存的」。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