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狗死於防疫所絕育 暴露哪些問題?

特約記者  瑭芯/報導

黑妞是隻12歲的母狗,原本快樂開心跟著把拔在台東部落居住著,享受部落眾人疼愛;近日發情公狗來擾,把拔在台東縣動物防疫工作的朋友見狀,熱心叫他帶去防疫所結紮。於是黑妞在11月21日被送到防疫所接受結紮,未料,術後觀察期間死亡,再也無法和把拔享受溫馨天倫樂。

黑妞把拔像平常跟妞兒互動般拍拍牠的頭,而死於絕育手術的黑妞,再也不會把頭塞到把拔懷裡......。  瑭芯/攝

執刀獸醫郭醫師初始對飼主説明黑妞死因:太胖、開過頭,3公分開成4公分……,而太胖的理由讓飼主疑惑與自責!飼主透過部落友人尋找防疫所吳子和所長欲進一步了解原委,所方回應所長不在而無法聯繫。記者受託與黑妞的乾媽前往台東防疫所了解真相;不巧,獸醫師與所長一同前往金門開全國動物保護會議,而由陳威霖課長撥通電話與獸醫師對話(對話全程錄音記錄)。

獸醫師在電話中承認是他的疏失造成動物死亡,也哽咽道歉對此事感到愧疚,並表示11月21日早上10點半左右,動物送進醫療室開刀,中午12點多送離醫療室進行恢復觀察;下午5點發現狗兒未甦醒,開始急救處置到6,急救無效,宣佈死亡。

該獸醫表示期間內雖有去探視動物,但因發現太晚,已無法找到血管給予輸液,但有再將狗傷口打開尋找出血點,在連繫腎臟的韌帶處附近找到出血點,但狗兒已回天乏術。

一隻米克斯在收容所內進行絕育手術後死亡,已不是新鮮事,問題出在哪?。瑭芯/攝

據悉,動保處、防疫所的公務獸醫師若不是實際臨床經驗不足,就是鎮日忙於處理公文或行政業務,一旦需要執行獸醫醫療時,往往因技術不精或無法專心為動物醫療,導致動物枉死。

記者請教高雄心心動物醫院蕭承浩院長,他認為年老母狗絕育手術必須當大事看待,每一隻動物都是獨立個體,沒有固定作法,手術安全是第一優先考量;手術風險不單只是麻醉問題,注射麻醉也要輸液防止低血壓;失血更有可能,太肥的母狗,子宮血液豐富,而子宮包在脂肪中,肉眼很難觀察慢性出血狀況,多結紮幾條血管較保險。

蕭承浩更強調遵守常規注意事項,尤其ASA class(手術麻醉生理狀態分類系統評估)更是重要。術前多花點時間替動物聽診,由心肺功能評估麻醉影響,比血檢得到的肝腎功能指數更直接。另外,應詢問飼主動物的病史,並主動告知手術風險,這些溝通都可增進醫病關係,減少醫療糾紛。

黑妞再也回不去昔日與朋友玩耍的部落、溫暖的家。 瑭芯/攝

既已確認所方疏失,至截稿時,飼主和黑妞乾媽都等不到所長的致意和回電。由獸醫師口中得知,他已被下令暫時不得再進行動物結紮醫療,而當天全權代表所長的課長,被問到獸醫背景及失敗案例時,卻一問三不知,他曾對家屬表示監視器有紀錄,但所方其他人員卻當場打臉監視器已壞掉。

飼主說,黑妞不單純只是一隻狗,牠是寶貝、是養了12年的重要家人,他不希望黑妞被白白被犧牲,甚至對防疫所的態度表示疑惑:「那些沒有主人的也是這樣處理嗎?」黑妞的乾媽更認為,一隻狗的死亡,在確認是醫療疏失後,卻只有基層年輕獸醫師獨自面對、課長一句「手術難免有意外」、所長始終相應不理,卻沒有主管去檢視醫療流程是否有問題,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