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狗變殺狗? 因犬隻麻醉反應不佳
記者 何宜/報導
蘋果日報剛剛發佈一則即時新聞,標題為「可惡!離譜防疫所 捕狗竟變殺狗」,指出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員工在進行誘捕流浪狗時,因在飼料中添加過多麻醉劑造成2隻浪犬慘死、2隻傷重昏迷、1隻急救後恢復。究竟實情為何?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股長劉必揚澄清,事實上是防疫所員工昨天早上到蘇澳的豆腐峽替愛心媽媽餵養的流浪狗進行誘捕、準備帶回做絕育手術。不過因為現場地形複雜,擔心使用傳統的麻醉藥可能會危害到犬隻,於是改在飼料中加入抗組織胺藥物,希望透過降低犬隻行動力以方便捕捉。
劉必揚說明,該地點其實有20-30隻流浪狗聚集,因為希望協助愛媽絕育且有民眾通報,不過因為愛媽的時間與防疫所人員兜不攏,於是防疫所昨日單獨前往誘捕。在過程中一共有5隻狗吃了含有組織胺的飼料,其中一隻因為跑到水邊嗆到不幸死亡,另一隻則是事後送到動物醫院發現死因是被自己的嘔吐物噎死,剩下有兩隻則是睡的比較沈、從麻醉清醒的時間較久,而另一隻已在昨天晚上恢復。
劉必揚表示,其實因為野外流浪狗的身體狀況也比較不明,事實上使用藥物、麻醉是有風險的,他也強調抗組織胺這種藥物並不常使用,以往有觀察到存在一些個體差異,有的狗會正常甦醒、有的則是睡得特別深。不過他也說,目前恢復中的兩隻狗都在防疫所打點滴,預計明天就能康復。
而為什麼會讓愛護動物人士以為是毒狗事件?劉必揚表示,的確是現場拿捏的疏忽,因為早上前往誘捕的那組人員,在餵完藥等麻醉發作時,因為接到緊急車禍案件,於是便先前往處理,再由另一組從東澳做完誘捕的同仁在回程路上銜接。沒想到就在這段時間狗狗跑到水邊溺斃、愛護動物人士也剛好出現。
事發後,劉必揚也表示愛媽對於犬隻死亡相當難過,因為這次事件,防疫所未來也會考慮不再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不過這也代表將來地形複雜區域的浪犬,將會更難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