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將有雙倍收容量?後年才實現
記者 呂幼綸/報導
距離零撲殺(零安樂)政策明年2月4日全面實施,已不到90天,各縣市公立收容所無不嚴陣以待、紛紛推行新制…….
因為「簡園長死諫」事件,備受民眾關注的桃園新屋收容所,今年執行安樂死的頻率已減為每月兩次,安樂死率在5%以內(依農委會統計,1~9月共243隻、比率為4.37%),因應零安樂政策上路,新屋最迫切需要的應是更多的收容空間,當看到市府喊出「雙倍收容量」時,不免讓人眼睛一亮!

被賦與「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重任的新屋收容所,地處偏遠,記者開車走訪,頗有直奔天涯海角的感覺;而300隻成犬的收容規格,不僅在六都中殿後,並且落差甚大。面積1220.95平方公里、人口數逾213萬的桃園,只有新屋一個收容所,而面積約241平方公里、人口數逾269萬的台北市,雖然也只有內湖一處收容所,但收容犬隻可達400隻以上,相較之下,就能理解新屋收容所擴建工程的必要性。
「新屋園區將進行的不是擴建工程,而是原地重建工程。」11月1日才就任的桃園動保處處長陳英豪說明。
他表示,完工後確實可將收容量從300隻擴增為600至800隻,但是重建工程預定明年初動土,要到2018年3月才完工,施工期間還得把收容的貓狗全數移至臨時收容所,收容量就只能維持在300隻上下,目前已在園區附近尋求可租用的土地。

說到零安樂的配套措施,陳英豪表示,動保處已編列預算自明年起進行TNvR,但僅針對流浪貓,至於流浪狗的部分,將在對狗群的樣態了解更清楚後,再做規畫,不過目前已展開精確捕捉,由動保處新設的動物管制隊執行,管制隊編制雖有45人,但不像以往的清潔隊只要接到陳情通報就捕捉,因此已經有效降低入所貓狗的數量。
飼主棄養(不擬續養)問題,一直是新屋收容所難以突破的困境,資料顯示,所內收容的犬貓,曾高達四成源自飼主放棄飼養,這是因為動保法第14條明訂公立收容所必須處理「飼主不擬繼續飼養之動物」,使得收容所無從拒收,加上桃園尚未訂定不擬續養的規費,讓飼主就更無忌憚的帶著狗到新屋棄養。
對此,陳英豪說動保處人員已有很深的體會,也已經規畫了對應措施,第一項就是針對不擬續養的飼主收取費用,第二項則是依據對老、病犬的檢視結果,考慮引用動保法開罰,讓無良飼主不能因為狗老了或生病了,就把照護的責任丟給政府。他相信在執行這些新措施之後,可以緩解棄養問題。

儘管位置偏僻,新屋收容所的認領養率一向不差,2014年為77.35%、2015年為85.84%,今年1~9月更達87.71%,陳英豪說很感謝這批長年協助新屋收容所的志工朋友,他們多數是在工作之餘,利用休假日到新屋服務,而明年起需要更多民間團體幫忙送養,以讓收容的貓狗能有找到家的機會,而非在收容所終老,因此會招募更多志工,並給予一定時數的教育訓練。
2017年,遷至臨時建物、不再有人道撲殺的新屋收容所,是否能安然化解收容爆量的危機,需要你我給予更多關心和助力!
看怎麼去新屋收容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