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驅貓器到城市霸權 動物怎安身?
/ 麥志豪 (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
一個叫「驅貓器」的中學生發明,獲得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舉辦「校園發明大賽」的中學組最實用校園發明獎,在網上引起了一段罵戰。有愛護動物人士強烈指責學生的發明無聊,不尊重生命,也傷害動物,也有人反擊說這是人道精神下最能維持和諧的平衡方法。當然,比起一些學校隨便向漁護署舉報然後捉貓去人道毀滅,驅貓器沒有對貓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已經是很仁慈了。但其對年輕人所灌輸的價值觀及世界觀,就很有商榷餘地。

小時候在屋村長大,我們總有一兩隻叫旺財的狗狗,或小花的貓咪做我們的街坊。儘管並不是所有人都愛動物,昔日的香港人也不見得有什麼愛護動物意識,但我們對於貓狗存在於我們社區都不以為然,可有可無。雖然不會照顧牠們的生老病死,但也不介意給予牠們三餐溫飽,貓狗似乎一直是社區的一部份。
幾十年前香港有鼠患我們要滅鼠,但卻從來未聽過有貓患狗患。今日不時有議員提出要解決社區流浪動物的問題,我敢問:香港的流浪貓狗真的那麼多嗎?誰告訴你的?政府有做過調查嗎?不如來個目測吧,住市區的朋友你今日在街上見過幾多隻狗幾多隻貓?我相信大部份和我一樣:一隻都未見過!
我們生活那一部份受到流浪動物的滋擾?貓狗如何肆虐?奇怪是現在香港政府卻很積極滅貓滅狗。(過去五年政府平均每年人道毀滅一萬隻社區動物)有議員以成功捕捉流浪動物作賣點邀功呃選票,如今有學校對「驅貓器」高度讚揚,認為是「最實用」,背後是什麼思維實在令人費解。最無辜的是連累了學生的發明受到非議。

今日的社區動物和當年的小花、旺財沒有兩樣。不同的是我們對自己所佔用的空間越來越自覺與敏感。城市急促的發展與缺乏可持續性的規劃,令我們可以享用的城市空間越來越少,越在意去保護自己擁有那有限而昂貴的空間。而政府在發展的過程中早就將動物排除在外。
超市取代了士多,領展取代了街市,大型屋苑、公屋、居屋、豪宅、公園、商場,處處皆是動物禁足之地。我們不單將自己與動物區隔,也盡量和其他街坊或個體區隔,私人空間的意識是前所未有的強烈。幾乎所有住的地方都要有一個管理處,為的是確保我們的空間不被侵犯。
我認識一些所謂「豪宅」的屋苑,有養狗的住戶竟然會舉報在屋苑出沒的流浪狗,這是精神分裂,還是生怕社區動物的存在會影響當區的樓價?這種城市空間的霸權也實在恐怖。
我不禁擔心,今日發明了驅貓器的一班年青人,長大後若置業安居,對於在他所住之處出沒的流浪動物,會包容還是會舉報?如果學校為他們成功驅趕貓隻,而給予如此高規格的獎勵,我有權相信未來的香港貓狗將絕跡於社區,動物於社會就只剩下「寵物」一個角色,而不再是街坊、朋友。
在這場城市空間的爭奪戰,人類永遠是贏家。
達人小檔案
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 麥志豪(Mark)
20多歲開始接觸動物,稱許動物與人的感情、溝通方法很單純,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快樂,也因而決定投身動物福利行業,希望讓貧窮人士的寵物也可享受醫療服務。FB: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香港非牟利獸醫診所特別規則
•拒絕為寵物繁殖者或繁殖場提供任何醫療服務
•拒絕為動物作不必要的安樂死
•按不同階層的人士收取不同診金,綜援戶、失業人士可獲四至六折折扣
•有需要人士可分期付款支付醫藥費或手術費
•收養的流浪狗前往接受治療,可獲極大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