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蛀牙牠更怕 動物學堂教張嘴
/ 廖秉儀(自由作家)
台北市立動物園內許多動物長年以水果為主食,但隨國人對水果的甜度日益要求,動物們吃的水果甜度也愈來愈高,為愛吃水果的動物們埋下蛀牙隱憂。為了防止蛀牙,動物園設立動物學堂,無論是大貓熊或黑猩猩,甚至是兇猛的黑熊、大象,都可以在保育員指示下張開大嘴,隨時讓獸醫師檢查牙齒狀況。
日前剛慶祝遷園滿30週年的台北市立動物園,早年還在圓山園區時曾訓練動物馬戲演出,十多年前動物園把表演轉型為「動物學堂」,動物不再為了表演聽令於訓練師,指揮棒、哨子或響板成為保育員和動物對話的媒介,目的是讓動物可以習慣並信任醫療行為。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野生動物不習慣打針、抹藥等醫療行為,早年進行健康檢查時,即使只是測量體重或檢查身上有無抓咬的傷痕,都必須幫動物麻醉處理,但麻醉過程對動物而言不太舒服,有些聰明的動物甚至會假裝昏倒,等到接近的獸醫分心時快速逃開。
因此動物園決定用「愛的教育」開啟動物和保育員對話的橋樑,特別是蔬果甜度提升,「張嘴」、「刷牙」的課程,可以有效幫助動物維持口腔健康。只見保育員指令一下,在籠內進行例行健康檢查的圓仔立刻靈巧地張開大嘴;聰明愛吃的金剛猩猩「寶寶」甚至為了得到獎勵品,只要看到獸醫接近,就會主動張嘴等著檢查。
以黑猩猩等靈長類來說,記性相當驚人,只要被獸醫的吹箭「攻擊」一次,就會記得獸醫是壞人,下次獸醫想再吹箭麻醉黑猩猩時就沒那麼容易了,輕則被黑猩猩吐口水攻擊,重則可能被拍落藥劑,回丟保育員。
但現在要幫黑猩猩刷牙時,只要手比V的姿勢示意一下,黑猩猩就會自動張嘴,訓練到後期甚至可以接受獸醫拿牙刷裡外清潔。逐步訓練後,連抽血、打針或聽診都不是問題,除了黑猩猩,大貓熊家族、金剛猩猩、馬來熊、亞洲黑熊,甚至是巨大的亞洲象和非洲象,都是動物學堂優等生。
曹先紹說,許多動物會靠著粗纖維的食物清潔牙齒,例如無尾熊家族吃尤加利葉維持口中健康;大貓熊家族因為愛吃水果與竹子,有專業的齒科獸醫團隊定期檢查,看似簡單的張嘴訓練就是圓仔家族的必修課。
除了看牙醫,動物學堂課程五花八門,以馬、犀牛、大象等大型動物為例,因為腿部支撐的重量較重,許多疾病都在腳上發生,人為的生活環境還會導致動物指甲過長,因此訓練後的大型動物願意自動抬腳或趴下,讓保育員可以每週觀察腳部狀況,觀察之餘還可以磨蹄、「做指甲」,讓動物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野生動物不比居家蓄養的貓狗,訓練過程必須耗費更多時間,但不變的就是愛的教育,透過響板結合餅乾等食物獎勵,讓動物和人類彼此信任,現在動物園內的訓練過程,不再是為了讓動物耍把戲增加收入,而是透過訓練,讓動物可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