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志工老師 把救傷小棧搬進教室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小學教師武秀韻從大學時代起就開始參與野鳥學會的活動,從賞鳥開始、中間成為宣導志工,到近幾年開始接回傷鳥照顧,身為教育工作者,她也嘗試將相關知識帶入校園,讓小朋友一起參與中途傷鳥的過程,自2011年起,她在校園中成立「救傷小棧」,專門中途或長期收容受傷野鳥──因為對動物的不了解、對禽流感疫情的恐慌,當然也有部分家長反對把傷鳥帶進教室,但這些困難隨著教育成果呈現,也都迎刃而解。

「救傷小棧」主要在中途受傷的野鳥,最終目的是讓野鳥重返大自然,但也有需要長期收容、無法野放的鳥兒,目前還有3隻需要終身收容的白頭翁,平日裡待在教室,假日則由武老師帶回家照顧,身為中途志工,傷鳥小棧除了讓武老師能就近照顧鳥兒,也能作為機會教育,告訴學童對待野鳥的正確態度,「愛牠就是不要讓牠受到傷害;愛牠就是要讓牠自由、重回大自然懷抱」。

除了傷鳥小棧,在不影響原來課程的範圍內,武老師也嘗試讓學童當「小老師」,由他們向民眾講解鳥類知識,早在10年前,武老師就曾帶著一群學生在校內、校外表演高蹺鴴的布偶戲《關寶的一天》、上電台;直到現在,武老師還是會以校外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們體驗類似活動,例如參加在關渡舉辦的「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由小朋友擺攤向民眾介紹鳥類羽毛的功能。
對於這樣的活動,家長也大多表示支持,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辦在假日、又要連續2日擺攤,不過班上卻有3分之2以上的小朋友參加,雖然有些小朋友因為家庭行程沒有加入,但是在做講解訓練時,全班都一同參與了。

問起不久前禽流感疫情嚴重,有沒有家長會反對傷鳥小棧的存在?武老師說,難免會有家長不喜歡孩子接觸鳥類,不過她也清楚表達立場,不會強迫孩子們接近鳥兒,傷鳥的主要照顧者是她,但孩子們若是想要觀察、觸摸或幫忙照顧,她相當歡迎,願不願意親近鳥兒由孩子自主決定,至於禽流感的問題,家長更是不用擔心,「到處都是野鳥,若是真的這麼不安全,我第一個中鏢,全台灣也早就淪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