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摯愛犬貓 6成飼主身心不適

特約編譯 小陸/譯寫

2016年7月,日本第2大寵物保險公司ipet針對曾因寵物往生、失蹤、脫逃等原因失去摯愛犬貓的544名飼主,進行「與寵物永別之網路問卷調查」。該調查發現,約6成飼主在失去寵物後出現身心不適症狀,即所謂「喪失寵物症候群」。此外,近7成飼主對於跟寵物永別前的相處方式感到後悔。

與寵物永別固然悲傷,卻是所有飼主皆無法逃避的歷程。跟寵物永別的原因中,以「老死」(43.6%)最多,其次依序為:「病死」(33.1%)、「意外」(8.5%)、「猝死」(7.2%)、「失蹤或脫逃」(5.5%)等等。

無論失去寵物的原因為何,最多飼主出現的症狀是「突然淚流不止」(63.5%),其次依序為:「疲勞感、虛脫感、無力、暈眩」(37.2%)、「失眠」(27.9%)、「厭食症或暴食症」(25.3%)等等。

上述不適症狀的持續期間,有46.2%飼主回答「未滿1個月」。整體來說,近8成飼主的不適症狀在1年內消失;然而,亦有2.9%始終走不出傷痛,症狀「持續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近7成飼主對於跟寵物永別前的相處方式感到後悔。日本帝京科學大學生命環境學院濱野佐代子副教授指出,人們失去寵物時,自責感往往大於失落感。寵物在人類庇護下生活,成年後仍如難以表達己見的幼兒,易使飼主萌生「我為何沒有好好守護牠?」的這種自責念頭。

最多犬貓飼主感到後悔的是「沒有花更多時間與寵物相處」(45.8%)。而比起養狗者,養貓者對於沒有做好健康管理、進行適當治療或手術的後悔比例更高,對永別也較缺乏心理準備,可見許多養貓者是在非預期的情況下失去愛貓。

至於平復悲傷的契機,最多飼主表示是「飼養新犬貓」(32.7%),其次依序為:「跟有相同經驗者共享悲傷」(22.7%)、「整理犬貓遺物」(17.6%)等等。回答「其他」(12.2%)的飼主之中,亦有人表示是「時間平復了悲傷」。

那些曾經失去寵物的飼主,有半數後來又養了新犬貓,其中以失去寵物3年後再養的飼主最多,占14.3%。若以整體來看,約4分之1的飼主在失去寵物1年內再養新犬貓。

即使經歷失去的痛苦,回顧與寵物共度的時光,近9成飼主仍覺得「養寵物真好」。無論後來有沒有再養新犬貓,對於許多飼主來說,那些跟寵物共度的時光都是無可取代的經歷,飼主應好好珍惜與寵物相聚的每一天。濱野副教授則鼓勵飼主:「寵物與飼主間的羈絆越強,飼主重新振作後,其人格成長的幅度也越大。」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