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戶籍制度面面觀:各國寵登制
動物當代思潮日前舉辦「流浪動物源頭管理多元策略之可能」研討會。席中邀請中央/地方官員、地方政府第一線執法人員、協助進行源頭管理的動保組織等多位專家,針對執法的行政組織、寵物登記普查措施、非法寵物業取締技巧、半野放犬管理、飼主教育等等議題發表演說。除分析如何進行有效的源頭管理,增進大眾對於流浪動物議題的了解之外,也希望貢獻更深入的觀點,使未來政府與民間進行源頭管理之時,能更有效率。
主講人/台北市動物保護處長嚴一峰,紀錄整理/郭怡貞、佐渡守
我今天主講的是寵物的戶籍制度。其實台北市早在民國61年就有了「畜犬管理辦法」,是全台最先擁有動物相關法令的都市,因為台北都市化速度很快,很多事情首當其衝。但是台北市法律不能亂抄,抄了之後地方政府絕對死棋。地方自治美妙之處,就在於因地制宜性,所以法律真的很難一貫治之,尤其很多地方城鄉差距很大。
回過頭來看寵物登記,執行的目的在於透過ID找到飼主。想要解決動保問題,應該要慢慢創新研發,提出新的首選,所以在分享台北市的做法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世界各國寵登制度可供學習的優點是什麼。當然如前所述,不能全部照抄,還是要回歸到我們的文化和制度面。
日本
很早就強制寵登,從1995年開始,3個月以上的狗,就必須去相當於台灣衛生局的「保健所」進行登記,領取所謂的「鑑札」(狗的身分證),一生一次,每年並要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死亡、走失也必須申報。
很妙的是,日本養狗人家會在門口張貼「犬」字樣,一來方便主管機關管理,二來其實是為了保護他人,讓人知道我家有狗,客人進來前也會先把狗栓好,事實上是為了人。
新加坡
因為地小人稠,所以養狗有限制,最多只能3隻。並且有「住戶公約」,規定只能養體重10公斤、身高40公分以下的小型犬,共62類。當然也必須植入晶片,以減少棄養的發生。
同時有人已經意識到有些狗較為兇猛,所以他們將這些品種列出來(如表),加強重點管理,除了必須絕育,領得狗證前還要接受服從性訓練。特別是他們有10萬坡幣以上的強制保險,用以防止兇猛犬傷害其他的人、狗及財產安全。
所以新加坡的進步,是因為他們用了很多經濟手段。多年前我們也提倡過寵物保險,也就是第三人責任險的概念,透過保險機制來理賠,而不是用事後開罰的方式,那樣受害者完全沒有受到救濟保護。
其實我們推動保制度的時候,外表像是追求人本主義,實際是包裹一個動保的核心,我們經常忘了我們是在人的社會裡面為牠們爭取空間。我們有沒有替他人著想?怎樣讓人狗和諧共存?像新加坡養列管的凶猛狗,甚至還要繳保證金,萬一狗沒有繫好出了事;或在公共場所走失,保證金就會完全被沒收。這就是用經濟手段要求的飼主責任。
德國
大家都說德國「零流浪犬」,其實他們源頭管理相當嚴格,養狗像管理車子一樣,要繳「狗稅」,另外同樣有強制險與寵物電子身份證。前陣子農委會與桃園都曾提過狗稅,結果被罵到臭頭,因為我們基本的base沒做好,不要說學飛,連爬、走都還不會。不管是強制投保或課稅,一定要公平正義,現階段台灣寵登只有50%的稅基,其他人抽不到稅,對一半的人就不公平。
德國的狗法,很特別是大型犬或特定犬種(例如凶猛犬)的飼主必須通過一個理論測試,像取得汽機車駕照一樣取得飼養執照,而且狗也對等,要上課考取證照。現在英國也討論要學習德國的制度了。
wikimedia_Susihurtan(CC-BY-SA 3.0)"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kronos_vauhdissa.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法國
養狗一樣要有執照,規定18歲以下、喪失行為能力、失去人身自由、被取消養狗資格等等不得申辦,申請者一樣要出示狗的免疫證明。值得一提是,法國一樣強制「第三者民事責任保險」,保障受害者的權益。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假如社會上養狗的人佔一、兩成,仍有八成的人不愛狗的話,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牠們?例如前陣子我們在推寵物殯葬,其實政府站出來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告訴飼主:「狗過世了,要好好安葬牠」,而是在管理公共秩序時,要先為第三人著想,是不是會造成衛生安全、汙水、空汙等等問題。日本慢慢也開始在管理寵物殯葬,他們同樣先以第三者的公共利益與公共衛生來著手立法,這樣社會大眾就很容易支持。
美國
其實大部分先進國家差不多都一樣,美國也有狗執照,但有時限,在狂犬病預防注射有效期間內,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比較特別是,他們絕育價格有差異,某些地區為防止動物過剩,對飼主會收取較低的費用。
美國加州、馬里蘭州也開始要求貓證照。最近我們調查,越都市化地區養貓人口越多,原因是遛狗問題。美國要求養狗必須上午遛15分鐘、下午15分鐘,遛狗的地方少,養貓的自然就多,美、日、德都有這種趨勢,所以貓也必須證照來進行管理。
popsugar"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photos-barack-obama-dog-bo.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89px;" />
加拿大
一樣需辦狗執照,1888年就規定了,滿3個月齡的狗必須向政府登記,有的用刺青,有的用晶片,優點是走失找回率高達97%。值得注意是,他們辦理狗證照取得的經費是用在動物福利上,像是蓋免繫鍊的寵物公園,或是設置照護走失狗與認養服務的收容所,甚至還有災難、受傷的緊急救援服務,以及醫療服務、社群巡邏、呼叫服務、結紮、老病殘的復健等等,但不是完全免費,因為這需要相當的財源才能永續經營。
澳大利亞
每州郡法也都強制狗執照,他們首都所在的維多利亞省,從1994年就開始強制貓的晶片登記。台北市今年7月開始做寵登,有人問:「為什麼台北市要提早做?」實在是貓真的愈來愈多。
北京
對岸比較晚,2003年才通過「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很特別是他們由公安單位來主管,也就是由警方來負責寵登、養狗證等管理工作,每年都要執行檢查(年檢制度),這些都有基本的民事責任。
其實寵登的落實度跟由誰執行有很大關係。像以前推廣騎機車要戴安全帽,警察會攔路臨檢,你選擇被罰一千多塊?還是買一頂安全帽?由此可以想見寵登的落實,的確跟檢查的頻度、強度、見警率,大有關連。我們現在執法的困難,就在於沒有人力。
北京很特殊是他們有規定禁養區(因為狂犬疫區的問題),這是台灣沒有的。香港還區分可餵養及不可餵養區,前一場陳處長提過「乾淨餵食」政策,要避開社區衝突,香港地狹人稠,所以官方設定餵養區以管理。
北京還有敦親睦鄰條款,需村委會同意的「養犬義務保證書」才能申請領證,有點像公共政策。將來台北市是不是要訂這種同意書、保證書?在美國,有規範可以養跟禁止養寵物的住宅,而北京是自己先把禁止養狗的規約拿掉,用保證書的概念來談。假如不把這一塊解決,將來認養狗的數量是沒辦法再提升的。
再來是分區域繳納管理費。重點管理區價金比較高,第一年1000元,之後每年500元。
以下是各國的寵物稅制,德國、荷蘭、瑞士、中國北京,都是年繳。
我們將來是不是有辦法做到,需要靠大家努力。其實徵寵物稅真的不容易,必須先把基本寵登做好,這不僅為了公平徵稅,若寵登沒有達90%就課稅,還會阻礙寵登率的提升,甚至造成棄養潮。因為飼主會說:「徵稅對我有什麼好處?沒有好處我幹嘛繳稅?是政府太缺錢了嗎?」我們落實執法講白一點,不管公共福利或公共教育,都需要資源的,所以等「使用者付費」慢慢被國人接受之後,我們還要思考這些錢要用在哪裡,如何分配得當等問題。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例如像溫哥華會用在狗所需要的設備及服務的管理,包括防走失、醫療、社區巡邏,甚至檢舉獎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