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魚翅需求大 年進口百萬公斤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保育團體和一些關心動物權益的公眾人物宣導下,近年來,拒食魚翅的人逐漸增加,也開始有新人大聲宣告婚宴不使用魚翅料理,儘管如此,魚翅在華人世界的市場需求仍不低,日前就有美食情報粉絲頁推出魚翅套餐抽獎活動,被數百位網友分享轉發,而漁業署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不包含自行捕撈的部分,台灣一年進口魚翅上百萬公斤,顯示需求量之大。
每日郵報"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358d4f1400000578-3654679-the_shark_fins_are_laid_out_to_dry_in_the_open_on_trays_lines_an-a-35_1466611368113.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上(8)月底,保育組織「WildAid野生救援」大動作在台召開記者會,並邀請藝人周杰倫擔任全球公益大使,宣導不要使用和食用犀牛、穿山甲、大象、鯊魚等野生動物製品,持續對大眾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時贊助廣告拍攝的六福旅遊集團也宣告旗下的飯店、餐廳等全面不提供魚翅,不過坊間提供魚翅料理的店家仍然相當多,部分店家甚至以「平價」做為賣點,讓這道以「炫富」心態產生的料理,變得相對容易取得。
美食情報粉絲頁「高雄生活美食」與店家「名人坊魚翅餐廳」合作,在17日推出3份魚翅套餐的抽獎活動,動態還標示為「覺得開心」,引起部分網友抗議,在貼文下方留言、傳訊給粉絲頁要求停止活動,不過管理員僅回應表示抽獎結束後會刪除文章,活動仍照常執行,更多網友繼續留言抽獎,對食用魚翅料理帶來的隱憂毫無知覺。

台灣的魚翅來源有進口與自捕兩類,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資料,2015年台灣進口冷凍魚翅101萬6331公斤、乾魚翅8萬9192公斤;自行捕撈的部分,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出口也達冷凍魚翅6萬9432公斤、乾魚翅42萬9234公斤,貿易量驚人。而台灣對鯊魚的獵捕量,還曾在一份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的調查報告中被列為全球第4高,佔全球捕獲量的5.8%,前3名則為印尼的13%、印度的9%、西班牙的7.3%。
WildAid指出,為了讓族群能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存活,大部分的魚類擁有強大的繁殖力,但身為高階掠食者的鯊魚,在過去幾億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天敵,導致繁殖率低,近30年來漁業技術進步,在人類的過度捕撈之下,一年多只生產一次的鯊魚,數量難以恢復。
每日郵報"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358d522900000578-3654679-huge_piles_of_dead_sharks_are_seen_at_karngsong_fish_auction_on_-a-27_1466611367800.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鯊魚的困境,主要來自人類對魚翅的需求過大,加上魚翅的價格是鯊魚肉的20到250倍,導致許多鯊魚被割下鰭後就直接丟回海中,儘管台灣自2012年起實施「鯊魚鰭不離身」措施,規定魚鰭必須綁附在魚體上進港,但非法事件仍頻發,去年10月,在台灣籍漁船「順得慶888號」被發現非法獵捕、並當場查獲75公斤的鯊魚鰭後,歐盟也將台灣列入漁業不合作國的警告名單中。
此外,雖然台灣漁民須遵守「鯊魚鰭不離身」的規定,但進口的魚翅卻很難保證獵捕方式是否人道,在全球最大的魚翅出口國印尼,就有70%的魚翅是以割鰭棄身的方式捕撈,而台灣就是印尼魚翅的重要出口國之一,其他還有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
保育組織Greenpeace拍攝到的太平洋上鯊魚獵捕情形:
(內有割鰭棄身畫面,請斟酌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