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以情的圖像 打擊狗肉產業
特約編譯 何昱文/譯寫
圖片/亞洲動物基金
說到亞洲的狗肉產業,以中國廣西為起點,往南發展和越南連成一帶,另在中國東北和韓國形成另一重鎮,在國際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玉林狗肉節」,也引發了中國內部反狗肉產業的聲浪,而有時無聲的圖像,更具打動人心的穿透力,亞洲動物基金(Animal Asia)就援用圖像來打擊狗肉產業。

thedodo.com報導,亞洲動物基金向中國設計者徵集反對食用貓狗肉的海報,結果有400多份投稿,這些作品並不是呈現中國狗肉和貓肉行業的血腥,反而是以象徵手法去暗示這一行業的殘酷,讓人從心靈深處體悟狗肉行業的邪惡本質。

「國際間,我們對終結食用貓狗肉的宣傳活動,常與駭人的動物虐待串連一起。」亞洲動物基金的艾琳·馮(Irene Feng)在一份新聞稿中指出。「但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圖片,大多是針對情緒部分,以描繪人類同伴失去家庭成員的心情為題材。」
馮是指從人們家裡被盜的寵物,這些寵物也成了中國狗肉市場的肉源。許多被盜的寵物和流浪狗,被送到大受譴責的玉林狗肉節,這一年一度的節日,在2010年成立於中國廣西,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飽滿狗肉商販的腰包。
以下這張名為「光明與恐懼(Brightness and Fear)」的作品,贏得了最高獎。

設計學生楊明雲(Yang Mengyun)說,她的靈感來自校園裡她所餵食的眾多流浪貓和狗。
她說「我希望有一天,人們看到流浪動物時,不會想去吃牠們,或是傷害牠們。」她期待有一天,這些流浪的貓或狗,可以自由的在陽光下玩耍,放鬆和生活。
「光明對人類來說是正面的」她補充說,「我們通常不會把可怕的東西與光明連接在一起。但對流浪動物則不同。太陽曝露了牠們,容易被人發現,我猜牠們寧願生活在黑暗中,這樣就可以隱藏自己和遠離壞人了。」
另一位設計學生,聶種昊(Nie Chonghao)設計了下圖,獲得第二名,名稱是「伴侶(Companion)」。

「貓狗應該是我們的朋友。」聶告訴亞洲動物基金,「失去一個朋友,是因為被人吃了,實在太淒慘了。在我的設計中,腳印旁邊的4爪印,不僅代表貓狗等伴侶動物,而是世界上所有的動物。」
亞洲動物基金希望將這些圖片,陳列在中國各地重要地點,以期加強人們對終結中國的狗貓肉交易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