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河濱浪浪共處 動平會徵宣導志工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新北市河濱地帶腹地寬廣,是許多都市浪犬的住所,但隨著河濱公園化,增加了浪犬與人接觸的機會,衝突也越發頻繁,據了解,新北市動保處通報捕捉案件中,河濱浪犬就佔了6分之1,可見正確應對河濱浪犬的教育刻不容緩。為此,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以下簡稱動平會)計畫10月起舉辦4場「人與浪犬安全互動宣導活動」,目前招募志工中,邀請有熱情的民眾一同來當宣導志工!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提供(許閔皓/攝)"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28464274741_7d77602143_k.jpg" style="height: 400px; width: 600px;" />
為處理新北河濱地帶浪犬問題,新北市政府在2015年曾召開數次跨局處協調會,最終決定在河濱開始實施TNVR,與動保團體合作展開絕育行動,並在當地愛心媽媽的配合下,推行乾淨餵養,減輕環境負擔。不過還是有許多來到河濱遊憩的民眾,不知如何應對浪犬,動平會理事長林憶珊表示,日前她前往河濱的租車站場勘時,租車站的人員就表示常接獲民眾反應狗會追車、有威脅性等。
林憶珊指出,河濱的浪犬可能會追車、吠叫、群聚或是跟著人走,但這並不等於兇猛、攻擊及威脅性,民眾對這些行為不瞭解,因此存在恐懼,而光說「要有愛心、尊重生命」無法解決問題,應該要提升民眾對動物行為的理解,才能創造友善共處的環境。

上(8)月底,永和區河濱公園內的農地旁,就出現了犬隻誤觸獸鋏的案件,經常進出河濱公園民眾指出,浪犬出沒會影響當地人車安全及破壞農作物,對此,新北市動保處呼籲民眾,遇到浪犬不應逃跑,慢慢向後退才較不會引起流浪犬追逐;農民則可加強圍籬或種植帶刺的綠籬、馬櫻丹等植物,以氣味形成自然屏障,而不是違法使用獸鋏。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提供(許閔皓/攝)"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28464503991_3f70279dd4_k.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為了讓前往河濱遊憩的民眾瞭解動物行為,動平會推出「人與浪犬安全互動宣導活動」,要親自前往河濱,向遊憩民眾宣導正確觀念,宣導活動將在蘆洲成蘆橋下、八里租借站、板橋浮洲橋下、永和中正橋下等地分4次舉行,在活動之前還有志工培力課程,學習浪犬語言及宣導技巧。
林憶珊表示,首波宣導的4個地方都是人多地段,動平會希望能透過教育,增加民眾對狗兒肢體語言的認識、教導民眾「保持禮貌」,避免與浪犬發生衝突。而宣導前的培訓課程將在9月24日、10月8日舉辦,需要更多志工投入成為溝通使者,一起翻轉民眾對浪犬的錯誤刻板印象,讓河濱浪犬保有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