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隻”爬行”夥伴?
特約記者 林猷威/報導
爬行動物既不吵也不鬧,更不會讓家裡佈滿惱人的毛髮,使人過敏,是一種相當適合陪伴於人的動物。雖然爬行類一直是寵物市場中較為冷門的一類,但卻有越來越多人對養爬感到好奇,想要接觸養爬的世界。
也因為許多飼主會細心布置寵物的生活環境,增設不同造景使環境更像動物的原始棲地,甚至美的像一幅畫,讓爬行類的飼育方法又更傾向於水族生物。因此,相較於其他寵物,飼育爬行類的過程更加迷人,因為飼主不僅有許多機會與動物接觸及互動,布置生活環境、使其美觀,更變成了另一種飼養時的挑戰及趣味。
國內外飼養爬行動物的網路資訊可以說是相當充沛,而對一個剛開始對爬行寵物感到興趣的新手飼主而言,如此多的資訊也常使人卻步。本文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養爬資訊,讓新手飼主能夠快速、有方向的尋找自己的緣分。
爬行類百百種,第一次養爬該選擇哪一種?
以台灣常見的爬行寵物當中,以素食主義、長相又討喜的綠鬣蜥最為熱門。綠鬣蜥很能適應台灣的環境,於一般的民宅中飼養也只需要適時在較冷的冬天或夜晚給予加溫即可。不同於大部分的爬行類是以昆蟲為食,飼主可能需要額外準備蟋蟀、麵包蟲等飼料,綠鬣蜥自亞成體開始便完全素食,在食物的提供上面簡單許多。再加上長得可愛又酷炫,像酷斯拉一樣,是相當適合作為新手入門的第一隻蜥蜴。
然而,綠鬣蜥是一種會變得「相當大」的動物,許多惡劣的飼主在綠鬣蜥變得太大之後便選擇棄養。由於在野外競爭力強,目前已經對台灣造成極度嚴重的生態破壞,因此在飼育綠鬣蜥(應該說任何寵物都一樣)前,必定需要謹慎評估自己是否具有能力飼育牠們。
除了綠鬣蜥外,寵物市場有著許多體型不會變太大,且相當適合作為寵物的爬行動物。例如居住在炎熱環境的鬆獅蜥、王者蜥及豹紋守宮,長相可愛且較容易適應人類布置的飼養環境,又有多種不同的性狀變異可以玩配種,是可以快速體會多種養爬魅力的入門首選。
這幾種蜥蜴主要以昆蟲為食,有些需要搭配一些蔬菜,若自行飼養一些蟋蟀、杜比亞蟑螂等飼料,食物取得來源還算容易。除了蜥蜴之外,許多陸龜(如蘇卡達陸龜),或是小型蛇類(如球蟒、玉米蛇、豬鼻蛇等)都是常見的爬行寵物,網路上面的討論相當多,甚至還有飼主們自己創立的Facebook社團,能夠藉此快速認識許多養爬同好。
由於每種爬行類的飼育情形都有其「眉角」,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種類後,努力朝那個方向去吸收新知,對未來的飼養情形都有加倍的幫助喔!
決定種類後,該如何挑選個體呢?
蒐集了飼養資訊、布置了簡單的飼養環境,是時候購入自己的第一隻爬行寵物了吧!然而,該如何挑選呢?由於目前能夠購買爬行類的管道較多,從水族館到專門販售爬行類的寵物店,甚至是在網路上由其他飼主自行繁殖的個體,可以主動挑選健康的個體。
以實體店面為例,較為熱門的種類通常一次會有相當多隻,如何從中挑選健康的便相當重要。通常會選擇一個群體當中最為活躍的個體,可以晃動手指來吸引牠們的注意力,或是嘗試接觸牠們(請先徵求店家同意),來看看動物們對人的反應如何。有的動物若精神良好,但害怕人的接觸,亦要小心是否為容易緊張的個體,將來有可能會有緊迫的可能。
在購買之餘,不訪詢問店家是否能在購買後提供合法證明,來判斷動物來源:一般而言,較建議新手飼主購買「CB(人工繁殖)」的動物,因為牠們的身體狀況相對穩定,且店家能夠販售大量CB的該種動物,也代表在市場有足夠的地位,在爬蟲圈內也較易找到同好。
若是在網路上與其他飼主購買自行繁殖的個體,強烈建議一定要當面交易。寄送活體動物不但不合規定,寄送的過程若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動物們脫水、嚴重緊迫,甚至死亡。在收到寄送的寵物後,新手飼主們也可能因為經驗不足,無法判斷寵物目前的狀況,而做出錯誤的處理方法,或是延誤就醫,若因此導致寵物死亡,可能會讓飼主這輩子再也不敢養爬行類了。
總而言之,飼養動物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飼養爬行寵物更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可以體會,而在這過程中又更可體會到養爬的魅力,使人不斷投入,那不正是飼養寵物的另一層意義及樂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