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圳U型溝 成為動物死亡陷阱

記者 蕭士塔/台南報導

由縣市政府及水利會施作的水圳,目前都已捨棄溝壁有坡度的傳統梯型溝,改以堅固耐用流量大的U型溝,其溝壁垂直陡峭,常有雛鳥、雞、犬隻等受困於溝底,因無法攀爬逃生,如果無人發現及時救援,大都活活餓死。

大排溝為陡峭的U型溝壁,高達6至7公尺,難怪狗會受困。蕭士塔/攝

8月23日台南市動保處接獲民間動保團體通報,於仁德區中正路嘉南藥理大學對面的大排水溝,有1隻狗受困於水域的沙洲身體衰弱,應該已受困多時,必須馬上搶救。

台南市動保處獲報派員前往現場,發現大排溝為陡峭的U型溝壁,高達6至7公尺,人員無法攀爬至沙洲捕犬,也難怪狗會受困,乃通報消防局前往協助。有了可伸縮的救災用長梯,人員才得以攀行至沙洲,但狗受驚嚇跳入水中,人員試水深後也涉水追捕花了半小時才順利捕獲,並送往適當地點安置,研判已受困好幾天,再不搶救恐怕會餓死。

U型溝流量大,是水利工程的創新,其特點是溝壁溝壁垂直陡峭,未通水見底時常成為動物的死亡陷阱。蕭士塔/攝

動物受困於U型溝不是第一次,今年初在永康區某一鄰近水圳的社區,時值非灌溉期,水圳乾枯見底,一位沿著大圳步道慢跑的居民發現圳底有一隻狗,正焦急想攀爬脫困,面對陡峭垂直的溝壁顯然徒勞無功,慢跑民眾想跳下救援,但面對高達3、4公尺高的溝壁,擔心自己也受困,心想狗應該會找到可以攀爬的斜坡自行脫困,也就繼續跑步,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後他路過原地,發現狗已死亡發臭

動物跌落高度1公尺以內的U型溝,大都可以自行脫困,超過2公尺就很難了。除了狗,民眾也在U型溝內發現雞、學飛的雛鳥屍體,可知動物深陷大U型溝,有如深陷水井般很難脫困。傳統的水圳溝壁呈斜坡狀,俗稱梯型溝,動物至溝底吃存活的魚蝦貝類,大都可以自行攀爬離開萬一受困時也較能順利救援。

傳統的梯型溝,跌落的動物可以由斜坡脫困。蕭士塔/攝

U型溝是水利工程的創新設計,採用模組化施工,具有施工快速,維修方便的優點,輸水能力也比同規模的梯型溝強,兩岸綠美化設置涼亭供居民休閒,成為動物的死亡陷阱應是始料未及。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