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吃什麼好?從天性說起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你給貓咪吃什麼?乾飼料、罐頭、生食還是鮮食?每種食物都有各自的擁護者,不過,當一個貓奴,首先要有的就是「沒有什麼是最好、適合最重要」的觀念!獨立媒體窩窩日前舉辦「與貓一起生活:怎麼吃才安心?」講座,邀請到杜瑪動物醫院院長鍾昇樺,以獸醫師的角度,為貓奴們指點餵食迷津。
貓咪的天性原則
在2002年時,美國的Zoran教授發表了一個大型研究[1],從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的食性,去研究人們應該給家貓吃什麼,這項研究隨後開啟了給貓咪吃生鮮食的風潮;而這樣的研究,不是只有這一位教授發表,幾年後,美國獸醫協會也指出,飼主餵給貓咪的食物,應該要盡可能地接近「老鼠」的成分比例。
由於貓科動物幾乎是百分之白的完全食肉,所以對於植物的需求也不高,不過植物中含有微量元素與礦物質、纖維,可以適當給予貓咪,但每日至多一茶匙,不宜多給。
「當你下次想加地瓜的時候,想一想老鼠身上有地瓜嗎?」鍾昇樺說,如果讓貓自己有選擇性的時候,牠們會傾向高蛋白質、低脂肪、些許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不過在台灣,超過95%以上的寵物貓是室內貓,貓咪的食物來源全仰賴飼主給予,無法依照天性去選擇食物,所以飼主的決定相當重要。
最好的食物?
不過,如果老鼠的成分是最佳比例,飼主該怎麼辦?從現實層面來看,當然不可能要求飼主餵食老鼠,除了營養比例外,飼主還需要考量自己的生活狀態、貓咪的生活習慣與適應性及喜好度等,如果貓咪就是「飼料控」,強迫牠們換食物反而殘忍,會造成貓咪相當大的痛苦。
TheGiantVermin"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8456508055_aec72320fa_k.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鍾昇樺以自身狀況舉例,表示雖然苦瓜是很好的食物,但自己非常討厭吃苦瓜,他媽媽曾經連續一個月煮苦瓜湯,他一口都沒喝,而人拒絕了自己不喜歡的食物,還可以從其他餐補充營養,家貓則無法有這個選項,「你心中覺得對牠好的,牠就會覺得好嗎?」貓咪的喜好,也是飼主在餵食時要考慮的問題。
最適合的食物
要找出最適合自家貓咪的食物,鍾昇樺建議從學習「貓咪應該吃多少」開始,健康成貓有通用的計算方式[2],將貓咪體重乘30倍再加上70,即為每日基本所需大卡,再依據貓咪的運動量乘以0.8(懶惰貓)至1.2倍(運動健將)即可,不過最安全的方式仍是以個案方式詢問獸醫師,而要清楚掌握貓咪的食量與卡洛里,就要先從定食定量餵食開始。
wabisabi2015"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necosky/5823813993/" https:="" necosky="" p="" photos=""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admin/user4395/5823813993_69b7af3c47_b.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24px;" target="_blank" www.flickr.com="" />
至於水分的取得,許多貓科動物住在乾旱、沙漠地區,在野外,牠們從獵物的血肉裡得到水分,幾乎不會自己去喝水;貓咪每日建議水份需求為每公斤40-70cc,但牠們的自主需求為每公斤0-70cc,以貓咪的天性而言,如果不缺水的話,牠們一口都不會主動喝,所以相對富含水分的食物較理想。
因此,對貓咪來說兼顧理想與現實的食物,應該要有「較符合現行國際建議的比例範圍」、「貓咪願意接受」、「相對富含水分」、「貓咪食用後無明顯生理不適」、「不會明顯影響飼主生活」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