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收容所救貓 讀貓園艱苦前行
實習記者 林欣慧/報導
「我一直無法忽視正在街邊或是收容所裡受病苦的那些浪貓們,所以開創了中途,而這也是我們都應該擔起的社會責任。」讀貓園的創辦人邵遵屏談起創立中途之家,即使受到許多人的認同,她仍認為這是社會每一個人的責任,大家都應該有愛護生命的理念。
讀貓園不僅有中途咖啡廳,邵遵屏為貓咪一共打造了三層樓,將整棟樓取名為「希望館」,主題分明。
第一層為「多恩寵物商城」,除了販售寵物商品外,還有提供寵物使用的自助澡堂。
第二層為「讀貓園中途咖啡廳」設有玻璃櫥窗,裏頭都是從收容所帶回,經過健康檢查、打好預防針的浪貓,讓來店的客人不僅有餐飲可享用,還能近距離地與貓咪相處。
第三層為「貓咪遊樂園.貓咪旅館」,讓貓奴們可以安心送愛貓來這兒住宿,但是因為台北市政府的「都市自治條例」,讀貓園所在的地段屬於「住宅區」,是禁止開設寵物旅館的,所以現在無法營運。
談起中途的緣由,邵遵屏說,本來開設貓咪旅館,但是因為流浪貓的問題實在無法忽視,就設了一區給中途的流浪貓,但因為其他的貓咪飼主仍擔心傳染疾病的問題,最後邵遵屏索性把旅館給收了,專心中途的工作。
2012年她找到了位在大安區、靠近捷運麟光站的一棟小公寓,既適合做中途咖啡廳,也可以利用另外一層貓咪旅館來貼補中途所需的費用,但是營運期間,卻發現房租的費用,跟貓咪醫療費用相比,根本入不敷出。
就在邵遵屏灰心要收掉中途之際,友人不斷贊助資金希望她能繼續下去,但都被她婉拒,最後在大家勸說下,才在2015年成立了「HAA 中華動物希望協會」(簡稱HAA),可以對外募款,也支撐了讀貓園能夠繼續走下去。
邵遵屏認為收養、救援、送養這三個過程裡,送養是最困難的環節,因為必須要嚴格制定許多規則,才敢把貓咪送養。以讀貓園日前在父親節辦的送養活動來說,甚至有經朋友介紹而來,已領養貓20多年的飼主,談起自己養育了20年的貓離開人世,還是不禁紅了眼眶。
讀貓園也常常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和課程,從宣導如何正確飼養貓咪講座,到DIY捏寵物陶土,應有盡有。而HAA成立到現在,與宜蘭、新屋、內湖……等公立收容所合作,由邵遵屏前往挑貓,挑選的貓隻都是較為緊急,或是已在安樂房的病貓,甚至連黏在黏鼠板上的貓咪都救,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為牠們找到一線生機,藉由協會的幫助將這些病貓醫治到能夠活蹦亂跳,再將牠們送養出去。
但也因為收容的貓數越來越多,需要的醫療費用越來越龐大,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捐款的數目還是不夠補貼醫療費用,使HAA的財務緊縮,因此邵遵屏規劃在9月17日舉辦「為HAA中華動物希望協會籌款」,以透過銷售貓咪必需品的方式來籌款,目標20萬元,希望能夠讓浪貓居住的認養櫥窗更加寬敞,而協會也有經費可以請專職人員來幫忙。
而在8月15日登場的「HAA2016年理念宣導徒步環島行動」,分為三階段,每一階段分別為 7到10天,第一場從台北徒步到台中,第二場於明年的寒假再從台中到高雄,最後一場則是明年暑假從台灣的後山東部出發。
目的則在宣揚「我領養,不棄養」的理念,還有「校園犬計畫」,雖然邵遵屏本身是個愛貓人士,可是當她得知真正參予校犬計畫的校園數量竟然意外的少,而推動動物生命教育卻是那麼地重要,所以決定用雙腳走進學校推動此計畫,讓同樣身處在這片土地的所有人都能夠看見珍惜生命的重要,希望運用運動盛事的正向能量,能影響更多的台灣民眾支持動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