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認識毛小孩的肝炎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肝炎日」,提醒民眾應審慎面對病毒性肝炎、做好肝炎相關疾病的預防、篩檢及控制;家有毛小孩飼主或許也會想問,狗和貓也會得肝炎嗎?其實,許多我們耳熟能響的慢性疾病,在毛小孩身上都有機會發生,肝炎即是一例,你家的毛小孩有精神沉鬱、食慾不振、嘔吐、體重減輕的現象,甚至伴隨黃疸、癲癇或眼睛變藍的症狀嗎?那可要當心了!

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定期幫毛小孩施打疫苗,讓毛小孩有足夠的抗體抵抗疾病。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動保處分享了一位市民的真實案例:張先生的狗兒子「喜來登」是一隻11歲的米克斯,牠親人又活潑,是全家的開心果,去年7月的某天下午,張先生發現喜來登的眼睛藍藍的,「起初我不以為意,後來牠的精神、食慾變的越來越差,而且肚子變得明顯渾圓、脹大,我馬上帶牠去動物醫院」張先生說,幸虧發現病情發現的早,經過獸醫師的治療,喜來登才逐漸康復。

新北市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獸醫師謝侑達說明,傳染性肝炎是犬隻常見傳染病之一,多發生在幼犬和老犬身上,可經口、鼻接觸傳染,感染後因角膜水腫,會導致眼睛變藍色,俗稱「藍眼症」。

犬傳染性肝炎特徵性臨床症狀(藍眼症)。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取自http://blog.xuite.net/iamcarrie/carrie/5245071)

肝炎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精神沉鬱、食慾不振、嘔吐、下痢、體重減輕、頻渴多尿,嚴重時還可能伴隨黃疸、腹水、凝血功能異常或癲癇等症狀,可能危及生命,謝侑達表示,由於傳染性肝炎初期症狀沒有特異性,常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建議家中毛小孩如有前述症狀出現時,應及早進行肝臟相關的血液檢查,此外,每年確實執行疫苗注射計畫,也能有效預防多種犬隻常見傳染病。

而貓咪的肝炎則可分為病毒性、寄生蟲性和中毒性,其中病毒性最常見同樣為「犬病毒性肝炎」;寄生蟲性由寄生於膽管及肝臟的吸蟲所引起;中毒性最常見則為黃麴毒素所造成的急性肝炎,或藥物過量造成的中毒性肝炎。貓咪的肝炎臨床症狀與狗兒類似,大多都沒有特異性,例如精神沉鬱、厭食、倦怠和黃疸等,因此有這些症狀時,千萬不要輕忽。

肥胖的貓咪若長時間不進食,容易產生脂肪肝。 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李娉婷/攝)

此外,貓咪有一項和狗兒大不同的生理機制,飼主可要特別小心,特別是胖貓或老貓,若是長時間不進食,相當容易產生貓肝臟脂肪代謝障礙,也就是俗稱的脂肪肝──當貓咪厭食一段時間,肝臟會開始利用周邊脂肪組織來產生能量,當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就會引起肝功能障礙,甚至造成肝衰竭。一般來說,貓咪只要3天不進食,就會有這樣的問題,因此,千萬別讓貓咪餓肚子!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