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x動保 助人者也能幫助動物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我認為人和動物的生活,並不是透過道德口號就可以改善的」社工師陳懷恩曾在動保、社工、社區營造領域工作,並在動保領域中看見許多困境,其實可以向其他領域學習進而改善,因此推出「動物社會工作系列講座」,首場講座邀請到台灣諾亞方舟動物同樂協會(以下簡稱諾亞方舟)的社工員,講述社工與動保工作如何結合、同時幫助到人與動物。

陳懷恩表示,台灣人太習慣「代議」,對於改善流浪動物處境,請民意代表做、捐錢請相關團體做,最終觀念仍停在流浪動物好可憐的階段,對改善問題的幫助不大,而他作為社工師,認為要消除歧視與誤解,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認識或共同生活,去了解對方的需求,這點不論是對人或是對需要幫助的動物都相同。
除了流浪動物問題,陳懷恩說,人和野生動物、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是如此,台灣人和其他生命的疏離,有時候並不是因為討厭,而是因為沒有好好相處的機會,自然無法建立正常的互動關係。
「像是老鷹紅豆,如果你沒辦法兼顧農民和消費者的需求,誰都不會願意改變」陳懷恩說,這與社工的觀點不謀而合,服務對象的處境改變,並不一定是靠經濟補助或是口號宣傳就能夠改善,從「生活」發展可行方案,才能改變狀況。

除了社會工作外,許多生態社區是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生存與發展,陳懷恩認為缺乏社區工作者的積極介入,也是動保領域中不足的部分,他希望能夠透過舉辦系列講座,擴充人與動物生活的內涵,陳懷恩表示,整體而言,台灣在動物保護工作的型態太單一,聚集新的資源、社群,也是社工可以跨界影響動保的方式之一。
而首場講座,邀請到的講師是諾亞方舟的社工員呂岱霖,諾亞方舟將社工制度帶入動物保護工作中,送養制度也是從「兒童收出養制度」稍微簡化而來,藉由專業社工員的追蹤輔導,不只幫助許多老病殘動物找到新家庭,並同時給予飼主心靈上的支持。
更多講座說明請見動物社會工作系列講座-1 社工x動保(此為收費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