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貓頭鷹 其實就在你我身旁

記者 何宜/報導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貓頭鷹或許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才會出現的神秘動物,因為很少有機會能在野外親眼目睹牠們的身影。不過現在有2個能近距離觀察貓頭鷹的機會,一個是在台北市立動物園、一個則是台北市動物保護處

想看貓頭鷹?不必搭飛機到日本的貓頭鷹咖啡館、更不必想像哈利波特劇情,台北市立動物園及台北動物保護處都能讓你一圓夢想!   台北動物園-陳浩/攝

台北動物園員工上下班必經的行政大樓前樹叢內,在6月下旬悄悄搬來了新房客─領角鴞一家四口!領角鴞爸爸和媽媽帶著2隻幼鳥正進行著居家及野外求生訓練,4隻貓頭鷹停留在這裡已經超過1,成為超級舒壓的關注焦點。而剛離巢羽翼未豐的領角鴞寶寶仍然會聚在一起,接受親鳥的保護和餵食,同時慢慢地學習捕捉獵物所需的各項技巧。

領角鴞主要生活在都會邊緣的淺山地區,通常晝伏夜出,白天停棲在樹叢內休息。雖然領角鴞只是小型的猛禽,但假使其他鳥類發現牠們的存在時,還是會群起鼓譟示警。這次行政大樓前的領角鴞家族會被發現,就是園長金仕謙注意到附近的紅嘴黑鵯、大捲尾及樹鵲一陣鼓譟,正想一探究竟時,赫然發現近在咫尺的領角鴞一家人。

台北動物園的領角鴞一家人就在距離行政大樓外,很容易看見。   台北動物園-陳浩/攝

除了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領角鴞家族外,台北市動保處與綠野生態保育協會也要證明「台北市真的有貓頭鷹」,所以特地在7月23日舉辦「探索台灣夜猛禽」活動。產業保育組組長許萌芳表示,參與活動的學員們一開始會先在吳興街動保處的會議室上課,透過講師的介紹更了解貓頭鷹。

台北市動保處與綠野生態保育協會合辦「探索台灣夜猛禽」活動,報名至7月8日止!(圖為領角鴞成鳥)   台北動保處/提供

許萌芳補充,上完解說課之後,講師還會再帶著學員實際到附近進行夜間觀察活動,屆時會運用特殊的儀器吸引附近的貓頭鷹前來,讓學員有機會親眼看見貓頭鷹的廬山真面目!動保處也提醒,台灣的貓頭鷹都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可以當成寵物飼養。不過相信推動保育工作、營造適合的環境,能在野外看到貓頭鷹會更讓人感動!

有興趣想要報名「探索臺灣夜猛禽」活動,請至綠野生態保育協會臉書社團報名,或直接點此

領角鴞小檔案

英名: Collared Scops Owl

學名: Otus bakkamoena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特有亞種

棲息環境:平地至1,300 公尺闊葉林區

食性:昆蟲、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兩棲類及爬蟲類

習性:晝伏夜出,在春夏夜晚,常可聽到牠發出單調「不--」的鳴叫聲,非繁殖期單獨活動,白天藏於樹葉濃密樹枝處。

型態:翼長16~17公分,體長23~25公分,體重108~170 公克,裸趾;全身灰褐色佈有黑褐色柱紋、蠹紋,面盤周圍黑色,頭頂有羽角,嘴喙基部有發達地感覺毛鬚,頸椎:有14節,頭部可轉動270度。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