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搬3次 東馬收容所終有歸宿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設立動物收容所會遭遇的阻礙,不只台灣有,在世界各地也都在發生,而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這個收容所又特別多災多難,曾在3年內搬遷3次!如今出現了善心民眾提供土地,終於可以不必再當遊牧民族,對於沒有公立收容所的馬來西亞而言,穩定存在的民間收容所更是流浪狗找家的重要中繼站。

SPCA KK目前的犬舍是由棧板隔出,設備簡陋。 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何宜/攝)

亞庇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 Kota Kinabalu, 簡稱SPCA KK)已成立10年,是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市最老、最大的動保團體,在動保意識發展較慢的東馬,同時進行救援、收容、TNR、教育宣導等工作,由於救援動物數量越來越多,2011年時,SPCA KK開始承租土地作為臨時動物收容所,沒想到接下來幾年卻意外不斷。

2014年10月,SPCA KK的臨時收容所遭到洪水侵襲,收容動物緊急撤離到SPCA KK租用的倉庫暫時安置,但不到3個月,倉庫卻被販售,他們只好另租新倉庫、再度搬遷,目前SPCA KK的動物收容所收容近220隻狗貓,卻只有3150平方公尺,犬舍還是用棧板隔出,沒有排水系統、設備簡陋,也加重工作人員負擔。

SPCA KK的臨時收容所再2014年遭遇大水侵襲。 SPCA KK/提供

不過,經過數年的波折,去(2015)年終於傳來好消息──當地的拿督夫人周賴秀瓊購買了一塊土地,無償提供給SPCA KK興建動物收容所,土地面積廣達4.5英畝,SPCA KK打算先從犬舍開始建起,希望能在6月底前籌得第一期建築經費馬幣44萬(約台幣372萬元),預計打造8個開放式犬舍、可容納約240隻狗,以便讓狗兒儘快遷出目前設備簡陋的收容所。

新犬舍設計圖。  SPCA KK/提供

SPCA KK的動物收容所主要是為受虐、被棄養及受傷的動物提供暫時的庇護所,並給予適當的照料及康復護理,讓民眾能夠在此認養到健康的動物,對於沒有公立收容所、動物醫院又稀少的亞庇市而言,是少數能讓流浪動物重獲新生的基地。

SPCA KK表示,8個開放式犬舍建設完成後,陸續還會打造終養收容區、貓舍、動物診所、隔離區、廚房、行政中心以及員工宿舍,除了收容受傷動物外,還可以為流浪動物結紮、教育民眾尊重生命及愛護動物,作為當地的生命教育機構,而目前還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援,詳情請見SPCA KK臉書專頁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