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VR是是非非 各方代表各自表述

記者 李娉婷/報導

零安樂政策半年多後上路,民間對於執行流浪動物TNVR意見分歧、紛爭不斷,缺乏理性對話的空間,為此,獨立媒體窩窩舉辦第3場窩講堂「無盡的迴圈──流浪動物解方的雙面刃」,邀請獸醫師林雅哲、生物系博士賴亦德與EMT李榮峰3位講者發表短講與對談,期望能在「科學與浪漫」之間尋找共識,其中,近來被許多網友稱為「動保界叛徒」的李榮峰,也說明自己為何會從過去致力於TNVR的立場轉變為「不支持定點定時餵養」。

由左至右為講者:獸醫師林雅哲、生物系博士賴亦德、EMT李榮峰、主持人:律師呂秋遠。 黃靖雅/攝

「我做過TNVR,可是做了3、4年後,我發現了很多問題」李榮峰表示,他自己過去在彰化、台中執行流浪動物TNVR,協助許多愛心媽媽解決流浪動物造成的衝突,但卻意外的製造了更多流浪動物問題;李榮峰舉例,在彰化後火車站地區,一群流浪狗中大部分的母狗都被他抓去結紮了,有2隻卻怎麼都抓不到,甚至進化成了「超級媽媽」,每年越生越多,他繼續紮,卻還是抓不到這2隻超會躲、很會生的狗媽媽,最後4年過去,這區域的流浪狗卻還比最初多了7隻。

因此,李榮峰表示,他不是在反對TNVR、反對定點定時餵養或反對人們的愛心,而是希望能解決問題,他認為要做TNVR,就要「對象正確」、「場域正確」並且「有條件限制」,要TNVR,就要100%抓紮,此外,他也認為TNVR過後,就不該定點定時餵養,否則造成狗的群聚,就會衍生許多難解的人狗衝突。

未妥善規劃與執行的TNVR,李榮峰認為不只會加重流浪動物問題,還讓許多人拿著「TNVR」當擋箭牌,不斷製造更多衝突,卻以一句「做愛心」要他人承受。

李榮峰認為要做TNVR,就要「對象正確」、「場域正確」並且「有條件限制」,才能避免產生更多流浪動物。 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李娉婷/攝)

林雅哲則表示,要解決一個社會問題,要知道問題的源頭在哪裡,一般人認為不負責任的繁殖業者、不負責任的飼主是流浪動物的源頭,但根據他第一線的觀察,更重要的是解決非都會區放養犬貓的問題,但這些餵養者和一般的寵物飼主又不同,他們對於貓狗「沒有主動取得的意願」,而是來了就養,他認為應該要給出誘因,讓這些放養飼主成為真正的飼主,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對於這些放養犬貓,林雅哲主張以免費的絕育與疫苗施打換取餵養者進行寵物登記(免費三合一服務),這樣的作法,除了能降低流浪動物數量外,也能有效落實寵物登記制度,而針對「真正的流浪動物」,TNVR則是能減少數量、抑制發情,進而減少民怨。

「很多團體和主管機關覺得飼主責任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萬靈丹,但在建構飼主責任的同時,現有的問題也要解決」林雅哲說,完善的TNVR和飼主責任並不衝突。此外,他與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也完全支持特定區域不該餵養流浪動物,如國家公園、高速公路的兩側等;也都是致力於「讓流浪狗消失」,只是目前的流浪狗數量多到無法全數進入家庭,因此需要有推廣飼主責任外的更多措施。

「偏鄉絕育三合一計畫」讓許多放養飼主願意做寵物登記。 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台中市動保處/提供)

賴亦德則表示自己雖然沒有第一線的操作經驗,提出來的觀點都是理論上、邏輯推演的結果,TNVR成功的案例中,基本上都符合兩個條件:地理侷限小區域與「六親不認」的科學家參與,如果要讓流浪動物族群變小、消失,除了要有執行上的努力、還要有縝密的科學規劃。

賴亦德指出,要執行有效的TNVR,就要有正確的族群估算、足夠的處理強度,集中資源對付一個問題區域,而地區的選擇則要考量流浪動物族群大小、地區孤立程度(非開放式地區優先做)、居民抱怨(多的地方先做)、捕捉難度、動物回放後的生存風險、原生生態等,此外,也不是所有流浪動物都適合「原放」,這些都需要更多第一線執行人員外的人一同討論與評估,「如果你們想要做TNVR,請不要把我當敵人」賴亦德說道。

其實,3位講者都同意TNVR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且都需要足夠的強度、足夠的資源投入,並且制度化、管理化、導入科學方法,但實際上該如何合作操作?政府該如何配合?講座中皆未提及,參與公民對談的獸醫師郭璇最後表示,今天的講堂其實該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做TNVR,而是「該怎麼把這件事情做好」、「如何快速的達到目標」。

更多資訊請見窩窩粉絲頁直播紀錄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