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隊負責捕犬!8縣市還是這樣
記者 李娉婷/報導
10多年前,負責流浪狗捕捉業務的機關是環保署,平日裡負責處理廢棄物的清潔隊員,捕捉時為求效率,往往讓犬隻遭受極大傷害;近年來台灣社會動物保護觀念提升,捕犬業務由農委會主導,漸漸將捕犬工作移交動保機關辦理。農委會日前舉辦「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犬隻管控作為協調會議」,統計出目前已有14縣市將捕犬業務移交動保機關,但仍有8縣市是由環保單位抓狗,探究原因,仍是出於經費不足。
各縣市政府都配有處理捕犬業務的單位,以因應民眾投訴遊蕩犬隻造成的公共環境衛生、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干擾,10多年前由環保單位負責的時期,由於清潔隊員沒有受過專業捕捉訓練,加上使用鐵絲、套索等工具,時常在抓到狗的同時,也讓牠們皮開肉綻。
此外,過去鄉鎮公所、地方清潔隊安置流浪狗的「留置所」沒有編列照顧經費,流浪狗傷重身亡、活活餓死、互相啃食等狀況時有所聞,是台灣在動物保護工作上相當黑暗的一段時期。
2003年後,捕犬業務轉由農委會主政,並發布「人道捕犬作業規範」,再由地方政府依照人力及預算配置負責單位,不到5年,用鐵絲抓狗的不人道情況就已杜絕;經過數年後的現在,已有14個縣市由動物保護主管機關辦理捕犬業務。
執行捕犬業務單位
縣市
地方動物保護機關(14)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市府環保單位(1)
嘉義市
鄉鎮公所環保單位(7)
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
為什麼捕犬業務回歸動保機關如此重要?雖然現今清潔隊抓狗也多符合人道規範,但不少地方收容所人員都曾指出,捕犬人員若不是在同一個單位,不能理解後續收容動物的困難,在無限制地抓與收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就必須不斷對收容動物進行人道處理;但動保單位人力不足,才會需要由環保單位協助捕捉,目前仍由環保單位捕犬的縣市,多是資源不足的傳統農業縣市。
此外,儘管已將捕犬業務回歸動保機關,有些縣市依然人力仍過少,如苗栗縣只有2位人力負責捕犬,部分偏遠地區還是需要靠清潔隊協助。
在「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犬隻管控作為協調會議」上,台灣貓狗人協會執行長黃泰山指出,若捕犬業務不回歸動保單位,減量收容措施之一的「精確捕捉」就不可能達成,此外,有部分地區的鄉鎮公所仍還有「留置所」存在,民眾到留置所棄犬不需繳費,會造成動保機關行政上的困難,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建議政府應全面關閉留置所。
對此,農委會回應表示,已要求相關縣市政府立即督導改正,避免鄉鎮公所留置犬隻,如果有特殊緊急狀況需要暫時收容,也應在24小時內將動物送到公立動物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