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所不友善 奶奶被迫淚別愛犬

特約編譯   小陸/譯寫

日本九州地區自4月14日晚間發生地震以來,至今餘震不斷。截至20日上午10點為止,震度1以上的地震已達681次,八代市19日傍晚5點52分更發生芮氏規模5.5的餘震。每當發生較大的餘震,災民就猶如驚弓之鳥般地衝向避難所,身心飽受折磨。而隨著避難生活的長期化,飼養動物者與其他災民間的衝突也一一浮上檯面。

4月16日晚間,熊本縣八代市的官方推特帳號突然發出一則推文:「避難所內為了預防傳染病、維護環境衛生、防止過敏惡化,無法讓民眾攜帶寵物進入」好不容易找到棲身處的八代市飼主們頓失所依,紛紛向專門舉發動物虐待事件及從事災區動物救援的民間團體「生活調查社」(Life Investigation Agency,簡稱LIA)求助。

LIA詢問八代市災害對策總部,能否將飼養動物者與過敏者、不喜歡動物者的避難空間區隔開來,好讓飼養動物者也能在室內避難;然而,八代市職員無奈解釋,目前已經決定市內所有避難所均禁止寵物入內,人命第一,他們實在沒有餘力為動物規劃避難空間。

若有屋簷遮風蔽雨,狗兒或許還能鍊養在外;但像貓咪、兔子、倉鼠或小鳥這類動物,即使原本就得關籠,飼主多半也不忍心將牠們留在室外。八代市職員則表示,目前該市仍屬自主避難,而非強制疏散,有需求的飼主不妨選擇收費旅館等設施。

奶奶飼養的母柴千呂非常乖巧,是避難所的偶像。 取自HUG臉書

從事動保教育宣導的「擁抱破碎之心」(Hug The Brokenhearts,簡稱HUG)19日親赴災區時,也遇到一名徬徨失措的奶奶。原本在避難所住得好好的70歲奶奶和12歲母柴千呂,這天突然被告知:「寵物從今天起必須改為在室外鍊養或關籠。」聽說是其他災民擔心衛生惡化,開始向所方抱怨為何把動物與人類安置在相同空間。

奶奶平時總跟家人般的千呂睡在一起,在避難所也是如此。如果把千呂關在外面,奶奶擔心晚上牠哭叫吵到別人怎麼辦?如果牠不適應戶外生活,生了病怎麼辦?如果牠在外面發生意外怎麼辦?無論如何,奶奶都不忍心將千呂獨自關在外面。

千呂搭車離去時一直盯著奶奶。 取自HUG臉書

奶奶原本的家在目前的避難所附近,因為沒有交通工具,也不可能帶千呂搬到其他避難所,最後只好委託HUG將千呂帶往其他動保團體安置。突然失去家園,如今又被迫與愛犬分離,奶奶傷心得哭了。HUG認為如果不澈底檢視犬貓共同避難的現實狀況,採取因應措施,受苦的不止是動物,也包括身為人類的飼主。

各方團體如今仍不斷在摸索如何滿足人類與動物的不同避難需求。4月17日,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日本和平之風」(Peace Winds Japan,簡稱PWJ)在益城町綜合體育館搭建寵物共同避難專用的充氣式避難所之後,18日共有10位飼主帶著寵物入住

家中房子全毀,丈夫又失智住院的女飼主表示,自己要獨力照顧11歲的高齡臘腸犬十分辛苦。在充氣式避難所可以跟狗兒睡在一起,讓她非常安心。 取自PWJ

熊本縣政府也希望將PWJ的充氣式避難所當成「犬貓共同避難」的模範案例要建立一座人與動物共生的避難所,同時考量飼主與其他災民長期生活在相同空間的壓力,並顧及那些害怕或對動物過敏者的權益,利用帳篷區隔雙方空間目前看來似乎是個不錯的嘗試。

充氣式避難所內鋪設了130塊棧板、100張塑膠墊,並備有60張毯子,方便飼主過夜。 取自PWJ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