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當心毛孩有「恙」!
志工記者 瑭芯/報導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何況近來全台多雨,氣溫上升後易形成高溫潮濕的草叢,成為恙蟲的溫床。民眾祭祖掃墓或從事山區活動,若帶寵物同行,返家後人與寵物都應立即洗澡更衣,降低被恙蟎叮咬感染的機會,因為恙蟲可是疥癬、毛囊蟲症與莎拉提拉恙蟲病的病原。
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會感染「叢林型斑疹傷寒」(又稱恙蟲病);恙蟎幼蟲喜爬行土面或停留草叢尖端,尤其是荒野、草地、山谷、溪邊和田園的草叢,並伺機攀附經過的動物,如哺乳類(羊、豬、狗、貓)、蝙蝠、鳥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等食肉目動物,又以囓齒類(老鼠)為主要宿主。
台中春天動物醫院院長林棠棣說,其實恙蟲也是造成犬貓皮膚病的原因!包括莎拉提拉恙蟲、疥癬和毛囊蟲症,這些病原會造成犬貓局部或全身輕重不同程度的脫毛、搔癢,且抓出傷口造成二次感染;當數量太多還會導致犬貓貧血、消瘦,甚至喪命。
莎拉提拉恙蟲(Cheyletiella spp.)常發生狗、貓和兔子身上,會在背、臀和頭部明顯大量產生皮屑和搔癢,而恙蟲肉眼看就跟皮屑很像。莎拉提拉恙蟲病好發於年輕動物身上,尤其可卡、貴賓犬種和長毛貓都是好發品種,貓則會出現過度理毛現象。
疥癬的發生無季節性,特喜愛皮毛少的部位,擴散速度快又可達全身性。成蟲在皮膚表面交配後,挖洞產卵於皮膚角質層,並在皮層鑽來鑽去,引起寵物劇癢狂抓。即使存在數量極少,甚至病原除去後,搔癢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還伴隨脫毛、皮膚出血、丘疹、皮屑、結痂等,甚至表皮剝落後繼發性細菌感染。會影響寵物食慾,造成精神抑鬱而漸消瘦。
毛囊蟲症顧名思義是寄生皮膚毛囊內,好發於犬隻,屬於絕對寄生性恙蟲,離開宿主就無法生存,偶爾可見於脂肪腺處。多分佈眼、口吻部周圍與四肢的局部性,有10%局部性患犬會轉移全身性。常見脫毛,同時伴隨不等程度的皮膚充血、皮屑、黑斑、毛囊炎等,至於搔癢症與深層膿皮症,會在皮膚受創發生二次性感染時出現。
毛囊蟲不會傳染給正常健康成犬,導致毛囊蟲過度繁殖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免疫功能缺陷或受藥物抑制。若突然爆發在中年成犬身上,可推測是體內器官功能出問題,應請獸醫為愛犬詳檢全身。
林棠棣表示,疥癬與毛囊蟲症都與動物本身免疫力及生活環境有直接關係。當家中有一隻動物被確診為疥癬或莎拉提拉恙蟲感染,所有動物都需連續6週以上的定期藥浴治療,並須剔毛讓藥物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飼主應理解人畜共通傳染疾病,耐心配合醫療能控制並恢復健康,當然更應做好防範措施,讓毛孩安然無「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製作的預防恙蟲病宣導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