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懷生社 有了學長姐「協會」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大學時期參與社團的經驗對許多人來說影響深遠,對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的這些老學長姐而言,更是成為了生命志業──台大懷生社自2007年起以TNR方式管理校園內流浪動物,並擴及周邊地區,不少離校成員持續參與行動至今。為了更專心、專業的進行流浪動物管理,台大懷生社老成員們在今(2016)年成立了「懷生相信動物協會」,期望能為在民間推行了多年的TNR行動注入研究力量!
台大懷生社在2007年以TNR形式開啟了校園流浪動物管理的新章,讓不少大學紛紛跟進,在將台大校園內的流浪狗全數絕育、列冊管理後,他們開始向校園周邊拓展TNR行動,並協助多地愛爸愛媽管理流浪動物,許多最初就參與社團活動的成員,直到2016年都仍在台大懷生社以「特務部」的方式活躍,積極參與流浪動物管理行動。
台大懷生社原始成員之一、如今為「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的獸醫師郭璇表示,多年來畢業離校的成員們都是以志工或半職工方式投入TNR行動,有固定工作的成員抓緊休假幫忙,沒有固定工作的成員則是一週幾乎有5天在抓狗,空閒的時間就打工或當家教養活自己,最初社團一年在校外協助TNR的動物只有5、60隻,到了2014年,已經上升到一年1000多隻。
同樣為小動物獸醫師的台大懷生社成員盧莞宜表示,成員們為了改善流浪動物問題全心全意地投入,但漸漸地也發現,而要讓TNR行動從點擴大到面,就需要更多人力,觀察其他城市能持續進行TNR行動的團隊,「有專職人員」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素,否則以燃燒自己的方式,或許總有一天會耗盡能量。
再加上受到團隊成員進行「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計畫的啟發,台大懷生社認為TNR行動應該要有更多的調查與研究,以驗證對大環境中流浪動物管理的成效,而不是陷入一年抓紮了多少隻狗的數字迴圈中。簡言之,台大懷生社老成員們成立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無非是希望能增加抓紮能量,並向政府申請研究計畫,讓流浪動物管理更具科學性。
至於為什麼是「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盧莞宜表示,除了保留標誌性的「懷生」這個主詞之外,選擇使用「相信」而不是愛護、保護等動詞,是因為「相信」是一個更平等的動作,而懷生社的成員們也總是在困難的大環境中,相信事情總會找到一個解決之道。
►懷生相信動物協會預計在近期內更改「看不見的迫遷」專頁名稱,作為協會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