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好療癒 大家變成好麻吉
記者 何宜/報導
電影《老鷹想飛》帶大眾進入猛禽的世界,也讓民眾對於鳥類的知識更上層樓,近年來也因為民眾對生態保育觀念深化,網路上一些播鳥音、灑食物爭相搶拍稀有鳥類的行為也時常遭譴責。而擁有20年賞鳥經歷的翁政鴻,「反璞歸真」推出《野鳥小麻吉》的療癒系野鳥影片,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生活周遭就有許多可愛的鳥兒!
談到賞鳥資歷和為何開始賞鳥,翁政鴻靦腆地笑說,其實是兒子Ping帶著他一起走進鳥的世界,剛開始也是跟一般人只認得出麻雀跟鴿子一樣。是兒子在小一時對鳥產生興趣,時常會到書店閱讀介紹鳥類的書籍,所以最後翁政鴻帶著兒子加入台北市野鳥學會,跟著專業人士一起去大自然賞鳥、也參加了相關演講增加許多對鳥的認識。
就這樣,父子成了「鳥友」,時常帶著鳥類圖鑑、望遠鏡就結伴一起去賞鳥。到了近年數位相機普及後,才開始會拍照紀錄看見了哪些鳥,翁政鴻說,自己從最一開始用眼睛捕捉、後來用相機拍照,最後甚至進階到攝影。「因為有時候鳥兒東張西望、或是理毛的動作,是照片拍不出來的」,翁政鴻也在2014-2015年間陸續和其他人合作拍攝過黑面琵鷺的紀錄片。
不過,翁政鴻表示,自己跟兒子Ping認為,除了傳統的生態影片外,似乎還能賦予一些新的方向,於是便決心籌拍這次結合美學的療癒系影片《野鳥小麻吉》,影片裡面並不強調稀有珍貴的鳥、而都是一些民眾也能在公園、植物園、溪邊見到的野鳥,希望讓大家知道原來生活周遭就有這麼多療癒的鳥類。
《野鳥小麻吉》一共規劃了3個單元,第1個「野鳥小麻吉」以小巧、圓滾滾的山鳥為主角;第2個「來跳舞吧!」單元則是一些鳥兒風貌各異的舞姿,有尖尾鴨跳水上芭蕾、小鳥跳踢踏舞,都是一些意外紀錄到的有趣動作;最後「麻吉幼稚園」則是收錄了一些剛出生的鳥寶寶的模樣,也包含了常見的家燕寶寶、鴨寶寶等等。
翁政鴻說,2年前開始投入拍攝這次的影片,是等手邊慢慢累積到一定數量的素材後才開始規劃內容。而為了這次的影片,他也全台跑透透,去了宜蘭、烏來、拉拉山、大雪山、八仙山、杉林溪、嘉義及彰化等地方。而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的兒子Ping也運用自己的設計專長,設計了一系列相關的野鳥小麻吉週邊產品,目前《野鳥小麻吉》正在募資平台籌措製作DVD的經費中,贊助就有機會獲得相關產品喔!►支持募資活動點此
試看片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