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動物接受天寒地凍的試煉嗎?

/ 麥志豪 (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

這些日子社交網站都幾乎被「天氣」洗版了。各人都用不同的角度去談論「凍」,表達「凍」。的而且確,這一代的香港人從沒試過如此凍!市區3.1度,新界接近零度,是實牙實齒的堅凍!市民除了爭相搶購羽絨暖爐打邊爐為自己抵禦寒流外,也有不少人推己及動物----想到嚴寒至此,需要為動物特別保暖嗎?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家養的寵物是要特別保暖的,至於在大自然生活的野生動物就當然不用了。

然而動物卻又不是純粹可以這麼簡單二分的,因為除了寵物和野生動物外,還有很多動物是生存在一些灰色地帶,既不是寵物,又不是野生動物。有記者問我,在此非常時期,動植物公園需要有禦寒措施嗎?

獅山行動組抬禦寒物資給山上狗狗。  作者提供

這的確為難,因為這些被困養在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本來都是以天為被以地為鋪的。牠們與大自然共生亦要被大自然自然淘汰。但這些長期被困養的野生動物早就失去了自己求生的本能,有一些更是來自人工繁殖的,又如何期望牠們有能力抵禦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呢。牠們每日在籠內等待食物,等待被照顧。但又不可以和人共處,感受不到愛,又不算寵物。可謂被人類攪成三不像!我當然不會要求園方為猩猩穿衣啊,但在籠周圍裝置一些擋風設施相信也是需要的。

另一種身份尷尬的動物就是流浪動物。有人說牠們一直在街上在野外生活,根本不用擔心呀。天氣變化就當為牠們的天敵好了,更可以控制其數量。但這又說不通的,街上的流浪動物本來就是人類的寵物,是被人遺棄後不斷繁殖到今天要流落街頭的境況。牠們都算不上是野貓野狗,依然不失寵物的本性喜歡親近人類,喜歡走進社區覓食,喜歡接受人的餵飼,絕不可能是「天生天養」的。所謂流浪動物,根本就是社區動物,與社區共存。

於是在臉書上很多朋友都作出緊急呼籲,為附近的社區動物提供毛毯、棉被、紙皮箱。我問街市的朋友取了幾個發泡膠箱,再在箱內圍上紙皮,然後鋪一些毛巾,放到一些有遮蓋的地方,一個箱夠幾隻貓咪逼在一起取暖了。週末最凍的時候,一群NPV獅山行動組義工抬著大袋小袋的物資跑上獅子山,給山上狗狗建造一個避寒中心。大家都在電視見到在高山的地方,水點都結冰了,有想過狗狗身上沾了水點也一樣會結成冰嗎?不要跟我說動物是不怕凍的,在這種日子,一隻貓一隻狗在街上被活活凍死是很平常的事。

這些既非寵物又非野生動物的三不像是我們人類造成的,我們就有責任善後!這些日子,大家不妨讓社區動物吃飽一點,睡暖一點。另一邊廂我聽見漁護署呼籲市民切勿餵飼街上的動物,以免影響環境衛生………真係難聽過粗口。

                                                        本文轉載自香港am730麥志豪「動物緣」專欄

達人小檔案

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 麥志豪(Mark

20多歲開始接觸動物,稱許動物與人的感情、溝通方法很單純,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快樂,也因而決定投身動物福利行業,希望讓貧窮人士的寵物也可享受醫療服務。FB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香港非牟利獸醫診所特別規則

•拒絕為寵物繁殖者或繁殖場提供任何醫療服務

•拒絕為動物作不必要的安樂死

•按不同階層的人士收取不同診金,綜援戶、失業人士可獲四至六折折扣

•有需要人士可分期付款支付醫藥費或手術費

•收養的流浪狗前往接受治療,可獲極大折扣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