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水鴨 紅冠水雞水陸雙棲

記者 蕭士塔/台南報導

「哇!我看到黑色水鴨!」「那是紅冠水雞,不是水鴨!」假日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賞鳥的小學生,看到浮游在水面的紅冠水雞,大都誤以為是水鴨

嘴基部及前額呈紅色,故稱為紅冠水雞,浮游在水面很像水鴨。蕭士塔/攝

全身黑色、體型圓胖的紅冠水雞,在園區佈滿綠葉枯枝的水域中很容易被發現,有些近在30至50公尺,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得清楚,很多人還沒找到水雉,紅冠水雞已出現在眼前,較多單獨行動,偶有兩隻相伴或三五成群

游動時頭部會頻頻地向前伸展,白白的尾部也會規律地擺動,看起來就像鴨子游泳一樣,難怪對水鳥不熟的人都會以為看到「黑色水鴨」,偏偏牠是雞,不是鴨,嘴基部及前額呈紅色,故稱為紅冠水雞。

紅冠水雞屬於秧雞科鳥類,是台灣濕地水域很常見的水鳥,活動於魚塭、水田及紅樹林等大面積的濕地,像雞又像鴨的兩棲全能,讓牠覓食及活動空間寬廣,在陸地時,會跑到收割後之稻田取食掉落在田中的稻榖,腳為黃綠色,腳爪趾相當細長沒有蹼,看起來就像雞。

全身黑色、體型圓胖的紅冠水雞,在園區水域中比水雉更容易被看見。蕭士塔/攝

當陸地食物不足,牠們就像水鴨游進水域,能在浮草中行走自如,而且擅於游泳,也善於潛水,會在水底抓著沉水植物行走,一點也不輸給水鴨,唯一輸給鴨子是飛行能力不強,只能短距離飛行。

水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與部分植物嫩芽都是紅冠水雞的食物,雜食性及水陸兩棲讓牠食物來源充足,族群強盛,此外,母雞育雛能力強,每年45月間,水田或池塘附近常可發現紅冠水雞家族,母雞帶著小雞四處走動,母雞發現食物,會發出聲音召喚孩子們,輕輕地咬著食物,讓小雞們練習取食,也是生態攝影家喜歡捕捉的鏡頭。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更多資訊

紅冠水雞屬於秧雞科鳥類,是台灣濕地水域很常見的水鳥。蕭士塔/攝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