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歐美的他們 看見浪浪的苦難
特約記者 江幸芸/台中報導
「我支持TNR。尤其在政府通過新法後,絕育更重要了。」
「沒錯,收容所零安樂,表示每一隻狗都需要絕育!」
語氣間流露對流浪動物的憂心,與對新版《動物保護法》的關注,然而這段對話並非出自台灣民眾熟悉的動保團體,也非政府人員,而是長居台灣的外國人---Michael和Paul。

加拿大人Michael來台10年,英文名字相當普遍的他,卻有著特別的中文名字「薛龍熙」,特殊也難寫。在踏上台灣這片土地的第2個月,Michael學習如何寫好筆劃繁多的中文名字;第8個月,他因收留8隻流浪犬貓,被趕出公司提供的宿舍。現在,他是「Taichung Paws」的共同創辦人之一。
Taichung Paws由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以一己之力幫助流浪動物。曾想立案為協會,可惜繁複的申請過程對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太過折騰,但這不影響他們愛狗、愛貓的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Taichung Paws同樣能發揮功能,不僅資助醫療經費和尋找待領養犬貓的中途、領養家庭,也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到私人狗園幫忙,Paul就是其中一個出力的人。

Paul有時擔任「相官」,幫狗狗拍攝送養宣傳照,他在勤美綠園道的送養活動中結識幾名愛爸愛媽,對台中的狗園瞭若指掌,「龍井那裡的狗園,狗好多,卻只有幾個人照顧,很辛苦。」台中市區離龍井有段距離,若無汽車代步,不容易到達,而狗園通常地處偏僻,不免稱讚Paul真的「好有心」,沒想到他說:「對西方人來說不遠,台灣很小!」說的也是,Paul來自蘇格蘭,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兩倍之多。
Michael和Paul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看見流浪動物的苦難,那他們的家鄉呢?「流浪動物很少見。」兩人異口同聲。加拿大和蘇格蘭雖有收容所,但所內犬隻貓隻的數量遠少於台灣,Michael進一步說明,加拿大民眾領養動物的比例很高,購買是少數,而且來源是品質優良的繁殖業者,「加拿大的繁殖業者(Breeder)對動物很好,不像黑心繁殖場(Puppy Mill)讓狗能生就生。」
英文Puppy Mill意指在乎利益高於動物福利的繁殖場,在Michael的想法中,台灣的黑心繁殖場也是一大亂源,「政府必須要管控。」絕育、繁殖場之餘,他最常掛在嘴邊的是「教育」,並以身作則。現為英文教師的Michael會帶學生到狗園幫忙,也讓學生舉辦義賣活動,所得用於流浪動物。有些學生從怕狗到接受,「我看得出他們的轉變。」即使種子一時無法撼動大地,但經過時間灌溉,向下紮根、向上生葉之後,將是擋風阻雨、屹立不搖的大樹。

番外篇:狗狗「苦肉計」 盼到Michael心
Michael家中的2歲米克斯 Louie原本在菜市場討生活, Michael和朋友會去市場定點餵食。有天Michael出門時,發現Louie出現在家門前,忙碌一天回家時,狗兒竟然還在 原地等著他,於是心甘情願收編了。Louie和另外2隻貓咪處得很好,還有被理毛的高級服務,而且Michael家中所有隔間的門都不關,讓貓狗來去自如,有時牠們還會到屋頂上玩耍,相當快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