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來最慘禽流感 500萬家禽受害
又到了歲末年終、新舊年度的交會點,《台灣動物新聞網》編採團隊繼去年推出「2014台灣10大動保新聞」,今年再次評選出「2015台灣10大動保新聞」,供網友快速回味今年以來和動物相關的酸甜苦辣事件!(評選方式)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今年(2015)年1月11日,南部數個家禽養殖場確診感染新型H5N2、H5N8高病原性禽流感,接下來數月,確診場數、撲殺數量不斷攀升,台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禽流感疫情,年末將至仍未完全止歇,截至12月8日,共有966禽場確診感染, 509萬隻家禽遭到撲殺。
2004年H5N2禽流感首次傳入台灣,當時撲殺了38萬隻雞,十多年之後,除了本土化的舊型H5N2病毒外,台灣同時遭受了新型H5N2、H5N3、H5N8病毒的侵襲,雞鴨鵝全受害,撲殺數量超過500萬隻,達到歷年來高峰,養鵝產業更是幾乎全軍覆沒,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於8月指出,這波禽流感造成家禽產值損失達45億元以上。
由於確診禽場多為開放式飼養,3種新型病毒基因序列也與他國禽流感病毒高度相似,農委會認為病毒來自候鳥的可能性最高,為避免疫情每年反覆發生,因此要求養禽業者應依「H5、H7亞型禽流感防治措施」公告,陸禽以密閉式或非開放式方式飼養、水禽以半開放式方式飼養,並修正管理辦法,將來500隻以上(過去為3,000隻)的小禽場也須登記納管。
台灣地狹人稠,經濟動物也多是高度密集飼養,造成動物傳染病疫情往往連串爆發,據農委會畜牧處統計,台灣人一年吃掉3億隻雞、3000萬隻鴨、550萬隻鵝,2015年的禽流感疫情,除了政府該反省改進家禽的飼養、撲殺方式外,民眾也需審視自身的肉食量──造成疫情連環爆的飼養方式,同時也是為了供應國人龐大的需求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