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棄養”可能嗎?腦力激盪找解答
記者 黃靖雅/報導
雖全台收容所「零安樂」的那天已近在眼前,但零安樂不是萬靈丹,如不能解決浪犬不斷增生的問題,零安樂將帶來更大的隱憂,無論是犬隻放養或民眾惡意棄養,衝擊最大的還是動保人士和主管機關。為了長遠的動物福祉,新北市動保處昨(28)日邀集多個動團會商,決議集結眾人之力,從飼主教育、放養TNVR各方面著手,達到「零棄養」的終極目標。
2013年上映的《12夜》,成功讓許多原本對收容所一無所知的人,對浪犬開始有了關懷,也產生一股強大的民意基礎,在新版動保法中順利廢除「12夜」條款,但協拍的李榮峰主動表示,即使做了無數教育宣導,仍有部分飼主堅持放養、堅持不結紮,這群頑石難以用軟性的勸導改變,需要法律的力量。
同樣希望動保處以法約束飼主的還有黃泰山,和各地愛媽接觸密切的黃泰山表示,新北市浪犬盤踞且不斷繁殖的「重災區」多在工廠區,在這些區域推TNVR非常辛苦,需要公權力介入。愛媽們則是動保處最好的合作對象,哪裡有狗群?哪些地方最容易被棄養?這些愛媽再清楚不過,動保處除了前往當地TNVR,也可在特定地點加裝監視器。
針對飼主主動將犬隻帶到收容所「不擬續養」的情況,TSPCA執行長姜怡如對新北市以「幸福轉運站」因應表示贊同,但也強調,法規既已明定,有「不擬續養」紀錄的飼主,應列為黑名單,之後不得再領養狗,動保處必須落實登記。
除了動保處需確實執法外,動保人士也應團結,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副秘書長呂幼綸認為,動保界眼前的困境來自於動團間力量分散,雖然彼此理念和終極目標一致,但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口號來凝聚民間力量。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積極表示,會盡快設計一個圖像和口號,以利「零棄養」概念的推廣。
除飼主教育和法規確切執行外,與會眾人也同意應多方切入,例如借助宗教界的號召,去影響部分軟、硬不吃的飼主,並結合企業界、寵物相關行業,將零棄養的理念,更快速、廣泛的宣導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