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不是寵物兔 是白面鼯鼠!
記者 蕭士塔/台南報導
「你養的兔子怎麼這麼可愛,跟其他兔子都不一樣?」「這是白面鼯鼠,不是兔子。」林成家每次帶著「球球」到公園,趴在肩上的寵物總會引來圍觀詢問,他得為對方上一堂生物課。
台南市民林成家4年前陪著家人登山,發現一隻看起來很像松鼠的動物,幼小還沒長毛,眼睛也未睜開,好像是從樹上掉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動物。林成家說,當時如沒有處置,可能無法存活,就帶著回家,拍攝照片PO上網尋求協助,得知可能是鼯鼠,就照著有經驗者指示的配方飼料加牛奶餵食。
球球逐漸長大後,出現台灣白面鼯鼠的特徵──背部為棕褐色,頭與體背面暗赤褐色,頭部的前半臉部及掌部與腹部呈白色,頭大、臉圓,眼睛也大。
長大後,以蘋果、芭樂等較硬質的水果及乾淨的水餵食,身體強健好養,只是會和貓一樣,因清理毛髮吞進肚子而得到「結毛球症」,獸醫師也建議每年按時施打狂犬病疫苗。
白面鼯鼠為夜行性動物,白天於樹洞中休息,這習性倒和主人相近。
林成家上班時,將球球關在籠中讓牠安心休息,下班後再去上課,返家時間已晚,再將球球放出活動,乖巧不亂叫,水汪汪的眼睛更是迷人。
野生的白面鼯鼠只有在哺育幼鼠時,母鼠才會帶著幼鼠覓食,平時個體都單獨行動,所以林成家單獨飼養一隻是可以的。鼯鼠又名飛鼠,為了啟發球球「飛」的本能,林成家會將牠置於高處飛下來。白面鼯鼠其實不會飛,主要靠著飛膜藉由氣流滑行,距離較短時,以跳躍移動。」林成家說,黃昏時他會帶著球球到公園遛,不必繫鏈也不曾逃走,所到之處總引來好奇眼光。
白面鼯鼠分布於1000至3000公尺的低、中及高海拔針、闊葉林,但以中高海拔較常見,為非保育類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