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拾獲石虎寶寶 力求未來能野放
志工記者 瑭芯/報導
本月12日清晨,南投縣名間鄉一位農民在山區工作時,聽到小貓虛弱叫聲,循聲找尋,結果在山溝中發現1隻出生未久剛開眼的小貓,因感覺不似一般家貓,而通報農委會特生中心,確認為石虎寶寶。經特生中心近兩週的照顧,小石虎已開眼,健康情況良好。

特生中心在本月12日下午3點多接獲通報,由中心研究人員和獸醫驅車前往,確認為珍稀石虎的幼獸,估計約2-3週齡。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表示,從農民的描述中,得知小石虎發出叫聲許久,但以此年齡的幼獸來說,應還在巢穴中由媽媽照護;僅能猜測石虎媽媽已有一段時間未現身哺餵,只好將石虎寶寶帶回野生動物急救站。
石虎寶寶由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檢視健康情況,判定暫無獨立行動能力,但健康情形良好,僅有脫水現象;經由獸醫師團隊緊急照護護近2個星期後,健康狀態更趨於穩定。特生中心獸醫師林桂賢表示,目前石虎寶寶性徵尚未很明顯,初判為雄性。
石虎一胎所生的隻數不多,1至3隻,而4隻就是極限,基本上和家貓一胎的生產隻數相似。獸醫師林桂賢依據特生中心的統計紀錄,表示以一胎2隻最為普遍,其餘隻數都少見。至於,幼獸落單是否代表媽媽可能已不幸死亡?或是有可能媽媽把寶寶遺忘了嗎?刻意拋棄瘦弱的小石虎嗎?

林桂賢表示,這隻石虎寶寶除了餓太久體力虛弱以外,並無其他異狀,且從送進急救站時體重約200公克來判斷,石虎媽媽很盡責的把牠照顧得很好,被拋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而擔心石虎媽媽可能遇難,無法回來育幼,因為發現小石虎的現場棲地環境近期並無任何開發,有利於石虎生存。
由於石虎是台灣瀕絕的保育類動物,特生中心人員希望小石虎寶寶未來能進行野放,順利回歸郊野棲地。因此目前由專人照護,每次餵食均會戴手套,除拍嗝以外,再無任何互動行為,將待牠牙齒長全可吃肉後,開始一連串野化訓練。
未來野放前也將再進行評估,若此石虎已有良好的獵捕能力,且對人有戒心,就可嘗試野放。因而在這段時期,為了降低人為影響,提升野放機率,特生中心不接受媒體採訪和拍攝。
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說,去年與嘉義大學助理教授劉建男進行南投地區調查,在集集至中寮、鹿谷與竹山至國姓、名間與南投等9個鄉鎮市設120個紅外線自動採樣點,有34個樣點拍攝到石虎,遺憾的是自動相機被偷走3台,不排除是盜獵者所為,發現南投13鄉鎮市幾乎都有石虎出沒足跡。
其中,集集鎮與中寮鄉石虎出沒次數較多,還撿到石虎排遺,推測石虎在南投13鄉鎮市都有分布,但樣點都在海拔500公尺以下,至於海拔500至1000公尺的區域仍尚待調查補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