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距離 帶你看世界第一鯨鯊!

記者 何宜/報導

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你知道是什麼嗎?答案是「鯨鯊」!鯨鯊又名大憨鯊、豆腐鯊,會稱為豆腐鯊其實是因為早期亞洲是鯨鯊的主要獵捕區,人們覺得吃起來肉質軟嫩故有此稱,不過目前世界各地幾乎都將鯨鯊列入保育對象。事實上,距離台灣飛行時間僅1小時左右的日本沖繩,就有世界第一人工繁殖的鯨鯊、以及全世界第三大的壯觀水槽

名為黑潮之海的水槽,高10公尺、寬35公尺、長27公尺,裡頭可以看到成群的鯨鯊與鬼蝠魟悠游在水中。 何宜/攝

雖然台灣的國立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也曾經圈養過鯨鯊,並在2013年野放,不過最終以失敗收場,粗糙的野放過程也遭保團體強力批評(當時事件),不過當時的媒體也報導學界不同的看法,認為圈養仍具教育正向意義、不該禁止。因為早年台灣漁民濫捕鯨鯊、直到海生館展示鯨鯊後,民眾才開始對牠們有了認識、進而產生喜愛,最後漁業署訂出禁補鯨鯊的落日條款

鮮為人知的是,台灣曾送過6隻鯨鯊到美國亞特蘭大的喬治亞水族館;日本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則有非常嚴謹的團隊、研究報告,少有負面爭議。根據「the richest」網站排名,喬治亞水族館其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族館(容量為630萬加侖)、美麗海水族館則是排名第3(198萬加侖),第二大的則是杜拜百貨的水族館(264萬加侖)。

在特定的開放時間內,遊客可以到黑潮之海水槽的正上方,由上往下近距離觀察鯨鯊、鬼蝠魟及其他魚類!還會有專人解說。 何宜/攝.

根據環球網報導,美麗海水族館的專家指出,由於圈養並繁殖水生動物的過程困難重重,所以至今為止美麗海水族館是全球唯一能做到該飼養技術的水族館。如今,水族館中最年長的鯨鯊已在水族館中生活了數年。而沖繩美麗海水族館自1985年起即致力於繁殖鯨鯊的活動(當時名為國營沖繩紀念公園),旨在保護及繁殖鯨鯊、揭開牠們的謎團。

水槽的壓克力牆有60公分那麼厚,才足以抵擋強大的水壓(左上圖);鯨鯊是濾食性動物,一天要吃下35公斤的浮游生物及小蝦(右圖);每天有固定時段開放遊客到4樓的甲板近距離觀賞(左下圖)。 何宜/攝

此外,在被稱為「黑潮之海」的巨大水槽內,除了3條鯨鯊外還有魟魚中體型最大的「鬼蝠魟」!據其官網資料,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是全球第一處成功以人工方式繁殖鬼蝠魟的水族館,目的在於增加牠們的數量,並且還保有全球最長人工繁殖鬼蝠魟壽命的紀錄,館內目前共有5隻鬼蝠魟。

雖然圈養大型海洋生物,可能仍存在部分影響動物健康的疑慮,不過親自到水族館走一遭、在現場感受到這樣美麗的巨大生物後,或許也能讓更多人們在心中留下「必須要保護牠們」的想法,長遠下來應該是對保育有助益的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超震撼、超美影片(建議以HD播放觀看)

鯨鯊小檔案

從臺灣送到喬治亞水族館的鯨鯊。 取自創用CC

鯨鯊學名叫Rhincodon typus,1828年第一次確認鯨鯊這種海洋生物,由英國學者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命名。因為鯨鯊的體型與鯨一樣龐大,體長可達12公尺以上,不同的是,鯨用肺呼吸,屬於哺乳類,鯨鯊則是靠兩側5對巨大的鰓呼吸,而海洋哺乳類的尾部擺動方式上下垂直,鯨鯊的尾鰭則是左右水平擺動,因此鯨鯊屬於魚類,是海洋中最大型的魚,也是保育類動物。

鯨鯊的身體背部深黑灰色,散佈白色斑點,有點像星星一樣,每隻鯨鯊的斑點都是獨特的。成熟鯨鯊的嘴巴很寬,內有300~350排細小的牙齒,兩個小眼睛在扁平頭部前方兩側,一點都沒有鯊魚兇惡的模樣,而且那麼多牙齒幾乎退化沒有作用,張開他的巨大嘴巴「用餐」時,只是大口灌進海水,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或小魚蝦。鯨鯊雖有「鯊魚」稱號,個性非常溫和,不會攻擊人,在海中漁船接近時,鯨鯊也不會驚嚇逃離,有很多文章用「海洋中溫柔的巨人」來形容,台灣漁民喚牠「大憨鯊」。 (資料來源/取自網路)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