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漫漫 上海動保一步一腳印

在還沒有《動物保護法》的中國,不僅動物沒有基本的安全屏障,連為動物出錢出力的動保團體和動保人,都常面臨對抗陣營的打擊,必須小心行事,更別說是身在中國的外籍動保人士………

/ 無糖媽( 現居上海 )

Jane是Best Friends China(一路有你寵愛俱樂部,下簡稱BFC)的創辦人,來自新加坡她在上海已經紮根九年,也救助和送養了許多犬貓。訪談那天她剛剛替政府舉辦完一個社區的小宣導活動,趕過來和我見面。

來自新加坡的Jane,9年來在上海為很多狗貓找到家。 無糖媽/攝

她和我聊起在上海做動保的經驗,但語句都是非常小心,或許是因為身處在一個特別的地方吧。

因為中國規定較嚴格,要註冊成立一個組織相當不容易,除了煩雜的手續流程,還有各種「複雜的人脈關係」。連在地人都不一定搞得定的東西,更何況是像Jane一樣的外籍人士。而上海現在許多較活躍的動保組織,也大部份都是由外籍人士發起。

Jane說,政府其實也希望促成人民對於科學養寵的一些基本常識,更希望能普及化。只是像中國這種地大物博人口多的國家,做起來絕對需要花費很多功夫。政府現在只求「文明養犬:撿狗便、繫牽繩」,兩項最基本的,要談愛心,還太早。

在尚無《動保法》的中國,目前只前進到「文明養犬:撿狗便、繫牽繩」的地步。 無糖媽/攝

收容所在中國稱之為「基地」,面臨的困境其實跟台灣也差不多:擾民問題及房東回收。且在中國就算購買土地,只有使用權,並沒有土地的所有權,時間到了就會被政府收回。上海許多私人基地都在偏僻的郊外,愛媽租個月租一千多元人民幣的獨棟空房,就把狗兒們都養在裡面了。像這樣的私人基地,其實有好幾個,每天都面臨著被投訴、強迫搬遷的問題。BFC沒有自己的基地,另一個原因也是容易被人丟狗。

上海的公立收容所只有一個,裡面的狗只進不出,也不開放給任何民眾進入參觀。不論是想要進去或是救狗出來,都必須付出「代價」。據Jane說,政府其實有意讓民間私人組織接手管理公立收容所,但這個燙手山芋,卻沒有一個民間組織願意接,更何況是處處卡油的收容所工作人員,絕對會大力反對抗議。

官方「打狗隊」在街頭捕狗,公立收容所更成為狗肉販的蒐購源頭之一。  無糖媽/攝

公立收容所裡的犬隻來源,大部份是打狗隊捕捉來的狗,抓回來的狗全部放進同一空間,沒有隔間更沒有分公母;任憑傳染病橫行、犬隻打鬥等問題發生。若是有打晶片、辦狗證的狗兒們被打狗隊抓走,即使救出來,也很難逃過傳染病的魔爪。

「那收容所內有安樂死嗎?」我問。

Jane苦笑:「那個環境根本不用安樂死。因為狗肉販的肉源,其中一部分也來自公立收容所。」

透過這次簡單的訪談,讓我對上海動保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深刻感受到中國的動保路還有很漫長一段路要走。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