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公分大鱷龜 颱風天散步被”移送”

記者 何宜/報導

颱風天因為豪雨成災、溪水暴漲,常常會有許多魚群被沖上馬路,但在杜鵑颱風橫掃台灣之際,更令人吃驚的景象出現了:新店溪河畔竟然有隻長約60公分左右的鱷龜被民眾發現,眾人合力將鱷龜「逮捕到案」後,接著就被台北市動物保護處的動物救援隊帶回安置,而動保處處長嚴一峰表示,已有一名飼主主動聯繫表示該鱷龜是不小心在颱風天逸失

颱風天被人發現的大鱷龜,由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們救援,最後交給台北市動保處動物救援隊。 廖培鈞/提供

協助安置這隻大鱷龜的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表示,颱風過後一早學校老師在新店溪堤外步道發現這隻大鱷龜,連忙通報系所幫忙處理,一共來了4位不同領域的教授先把這隻10幾公斤重的大鱷龜帶回系上動物房安置,他則是到中午才趕回系上、將鱷龜移到自己的實驗室,而「救援」過程中也引起路過民眾好奇圍觀。

曾老師奮力抓鱷龜!

Posted by Pei-Chun Liao on 2015年9月28日

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因為體型大且攻擊性強所以少有天敵,龜殼上有三行明顯的鱗脊,一般成年後體長平均約為26吋(66公分)、體重約175英磅(65公斤)。雖然鱷龜長得兇惡、也常有新聞強調牠驚人的咬合力能輕易咬斷人的手指等等,林思民表示,鱷龜的攻擊半徑在牠腦袋瓜的四周,所以若接近牠的頭部則可能會被咬傷

被發現的鱷龜體型相當大,估計待在吳郭魚多的小支流中好長一段時間,在颱風天被人發現。 林思民/提供

林思民補充,鱷龜屬於坐等型的伏擊者,是在獵物接近時才會張口咬下去,不太主動攻擊;且鱷龜的攻擊動作很明顯,所以對牠熟悉的飼主通常因了解其習性所以不容易被咬傷。但對於不了解牠習性的一般民眾、或是小孩子貿然地去摸牠,其實是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尤其是像這樣出現在野外的個體,民眾可能在未留意之中招致危險。而大鱷龜的消息曝光後,竟也吸引許多愛好者想領養回家。

林思民說,因為鱷龜的習性,所以活動空間比其他同尺寸的烏龜小,代表小時候跟同樣大小的其他烏龜來比較,是比較方便、好養的。但等到牠長大變得超大一隻後,破壞力也會變強,即使活動量低,養在一般公寓也是受不了,所以長太大之後就會變成棘手的問題。而這類沒有天敵的外來種一旦被棄養至野外,則會造成生態嚴重的破壞。

大鱷龜馬上被台北市動物保護處的動物救援隊帶回安置。 林思民/提供

所以重要的是,為了不讓不了解而貿然接觸的民眾受傷、或是造成大眾的恐慌,在飼養「任何動物」之前都應該要做好自身條件的評估,以免讓飼主在社會大眾的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動保處處長嚴一峰表示,鱷龜安置後有接到自稱是飼主的民眾表示該隻鱷龜是自己飼養的寵物,在颱風天不小心逸失。動保處也與該飼主約在今天下午進行約談,請飼主提出飼養證明(確認相關照片、遺失地點等),確認並非惡意棄養。但因遺失地點在新北市,所以約談後全案將轉交新北市動物保護處。

鱷龜及擬鱷龜介紹

鱷龜

By Gary M. Stolz/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大鱷龜屬(學名:Macrochelys),亦作真鱷龜屬,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

外觀:頭部很重,脖粗短而頭大,不能完全縮入殼內。龜殼長而厚,有三行大型的鱗脊。牠們的舌頭會模仿蠕蟲的動作,吸引獵物走到牠們的口中。當獵物進到口中,牠們就會急速合口,完成埋伏。

食性:幾乎完全是肉食性的,自己捕食,同時也吃腐肉。

壽命:野生大鱷龜壽命不明,但相信可以活到150歲。飼養下壽命約為20-70歲。

保育:大鱷龜由於人類的獵殺及失去棲息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成易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三的保護,限制其出口及國際貿易。

 

擬鱷龜

取自寵物世紀http://www.herpera.com/

 

擬鱷龜(學名:Chelydra serpentina)又稱平板龜,是大鱷龜的親屬,最大不同就是背甲較為圓滑,成龜體常也可達40公分以上,同樣為肉食性。

擬鱷龜脖子可以伸長的範圍較鱷龜更廣,會主動攻擊獵物、攻擊速度也比鱷龜來的快,舌頭也和一般龜類一樣,不是像鱷龜是類似蚯蚓形狀。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