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小虎鯨 救援池內不幸流產
志工記者 瑭芯/報導
25日中午因民眾通報,在彰化王功被救援的擱淺小虎鯨,不僅及時解開纏在尾巴上的漁網,而且送到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台南四草救援池觀察照護,只是因強颱杜鵑來襲,海況不佳,野放時間得視颱風之後的海況而定,颱風侵台期間,被取名「小柚子」的這頭小虎鯨竟被發現流產。

中華鯨豚協會與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王建平主任偕志工一行人,25日先後趕往彰化協助救援,最後將小虎鯨護送回台南四草救援池觀察照護。原本規畫只要小柚子整體健康無礙,在中秋節即可野放重回大海,卻因海況不佳,只能延期。
成大中心助理吳小姐說:「這是頭身長217公分,114.5公斤重的雌性青少年小虎鯨,因在中秋前發現,取名「小柚子」;初步檢視個體,因尾巴被網具纏住造成輕微擦傷,其餘無明顯外傷,可自行游泳換氣。」
中心主任王建平表示:「小虎鯨的脂肪厚度1.2cm,觸摸身體表面稍軟,研判應該有幾天沒吃東西了,所以些微消瘦。而鯨豚的尾巴是水平生長沒有骨頭,游動時上下擺動。幸好漁網纏繞尾巴後,頭部還能抬起來呼吸,否則就會因溺水失去性命。」
在血檢、紅外線熱像與胸腔超音波等系例檢查均無異常後,本來計畫在27日中秋節前往安平外海野放,因海況不佳而放棄。不幸的是小柚子因受到颱風驚嚇,竟被發現在救援池內流產,也導致野放時間還要再確定。
小虎鯨小百科:
小虎鯨(Feresa attenuata)鯨目海豚科中體型較小(比一個成人稍大稍重),成體長度2.5~ 2.6 m ,重量 110~170kg ,曾有 225kg的紀錄。
屬於小虎鯨屬(Feresa),是該屬內唯一的一種。名字來源是因外形與虎鯨類似,但體形又比虎鯨小,也比虎鯨兇猛。雖然少見,但在所有熱帶海洋中均有分布。
頭鈍圓型,沒有嘴喙,背鰭高,呈微鐮狀。唇線中間與腹部一小部分為白色外,大多為黑色,因此被歸類為黑魚( Blackfish )。在海上容易被與瓜頭海豚混淆。
有趣的觀察:小虎鯨是不易靠近的動物,也不喜歡與人作伴。牠們會進行窺跳、高跳等行為,但又不很喜歡跳躍。成群活動,一般每群有10至30頭動物。會攻擊、獵食其它鯨豚屬動物,但主食還是頭足綱和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