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禮儀師 陪伴飼主+毛孩的送行者
記者 何宜/報導
日前在網路上流傳一系列上海舉行喪禮的圖片,有靈車、棺木、輓聯等等相當氣派,不過仔細一看遺照上卻是隻狗,這場在上海舉辦的寵物喪禮,讓人看了嘖嘖稱奇、也引起不少人抨擊不該提倡。不過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兼任講師范班超認為,只要是能滿足悲傷者的需求,是可以嘗試看看的。
曾置身人的殯葬業的范班超,近年也投入寵物殯葬產業,最近並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開設「寵物禮儀師培訓認證班」、他表示,內政部雖然沒有寵物禮儀師這個職業名稱,不過在勞動部職能發展中是鼓勵發展新興職業的。
不過光看「寵物禮儀師」,大家可能會想難道是和人的禮儀師一樣主持殯奠儀式當司儀嗎?范班超解釋,寵物禮儀師其實是死亡教育的引導者、稱職的陪伴者、儀式治療師以及心理病症的守門員。不但要具備禮俗上的專業知識,更要能做到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的部分,幫助飼主度過喪失愛寵的時刻。
范班超解釋,寵物禮儀師必須要能了解飼主失去毛孩的心情,並隨飼主宗教信仰與需求去制訂出儀式流程,在過程中也要隨時和飼主討論。事實上寵物死亡和人死亡後感覺略有不同,俗話說人死變鬼、但寵物死後卻被認為化為小天使;於是,藉由探討寵物的生死議題時,也是和家中的小朋友、長輩進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機會,會乘機討論較被忌諱的生死議題。
「儀式治療」在寵物殯葬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范班超表示,在寵物死亡到安葬進行的每個步驟都算是儀式治療的一部分,在過程中飼主會慢慢地正式接受並和寵物道別,而如果在其中禮儀師漏掉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會引起飼主的焦慮。
范班超也分享,儀式治療包含7大要件:適當的告別場所、具特別意義的象徵符號(例如宗教符號)、支持親屬的道具(例如死者的回憶相簿)、信任的人的陪伴、有意義支持的話語、儀式過程的適度參與、適度的情感宣洩等,另外如果死者是意外死亡,和解和寬恕過程也相當重要。
針對寵物禮儀師認證課程,范班超說明,目前在北中南共開設4班初階課程,待年底將會把課程送到勞動部審核、也會替學生做生涯規劃和產業接軌,未來預計還會有進階的課程。他也坦言大多報名參加的人有90%以上經歷過寵物死亡,來上課主要是希望想從職業角色的觀點多了解寵物生死議題、而不一定是想當成未來職業。
如果你對寵物禮儀師培訓認證有興趣: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