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納入特定寵物 飼養空間如何規範?

記者 李娉婷、呂幼綸/報導

《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對寵物繁殖場所、寵物買賣或寄養場所及其主要設施都有規範,並有寵物的繁殖年齡與胎數限制,但你知道動保法實行多年來,「特定寵物」只單指犬隻嗎?去年底農委會終於決議將「貓」納入特定寵物業管理,但貓咪與犬隻行為大不同,管理方式、飼養設施基準理應也有一套新標準!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籠舍大小的規範。

貓即將納入特定寵物範圍,農委會近來開始擬定飼養設備規範。 李娉婷/攝

農委會日前以歐盟對貓隻的寵物業管理規範為基準,草擬出一套台灣版規範,並邀請動保團體與業者與會討論因時間有限,僅就2公斤以下幼貓的飼養空間完成討論。雖然農委會草擬版本規格已高於歐盟標準,但動保團體則普遍認為籠舍高度50公分不足,台灣愛貓協會主張貓籠高度至少須超過70公分,關懷生命協會更是將標準提高,認為100公分以上為佳,其他動保團體紛紛提出他國標準,甚至引用實驗動物相關設施規定。

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在擬定特定寵物相關規範時,寵物業者與動保團體本來就是兩極端,除了動物福利,還須將專業知識、管理性也納入考量,不可能有一方完全滿意

最終業者首先讓步,在底面積2250平方公分的籠舍中,只飼養2隻貓咪,為歐盟規範的2倍大;至於籠舍高度,雖會中無明顯共識,農委會仍取原草擬的50公分與動保團體要求70公分的中間值,暫定為60公分。

歐盟規範

農委會草擬版本

動保團體要求

會議最終決議

幼貓:2公斤以下

每隻最少飼養空間:
(1)底面積:560平方公分
(2)寬度:40公分
(3)高度:30公分

每增加一隻幼貓,底面積須增加375平方公分,幼貓可多隻飼養。

幼貓:3公斤以下

每隻最少飼養空間:
(1)底面積:560平方公分
(2)寬度:45公分
(3)高度:50公分

每增加一隻幼貓,底面積須增加560平方公分,每籠至少飼養2隻幼貓。

幼貓:2公斤以下

每4隻最少飼養空間:
(1)底面積:2250平方公分
(2)
寬度:45公分
(3)
高度:至少70公分

每增加一隻幼貓,底面積須增加560平方公分。

幼貓:2公斤以下

每2隻最少飼養空間:
(1)底面積:2250平方公分
(2)
寬度:45分
(3)
高度:60公分

每增加一隻幼貓,底面積須增加560平方公分。

至於實際上台灣貓舍都怎麼養貓?以貓舍經營者為成員的台灣養貓協會監事邱兆盈說,想把貓養的健康、養的好,絕對不能違逆貓的天性,例如,因為貓是垂直活動的群居動物,平面活動的面積或許不需要很大,但向上活動的高度空間一定要足夠;這些都是貓舍主人會去留心的飼養條件。

台灣貓舍最常取用的市售台製三尺雙層貓籠,高度為131公分。 取自網路

因為涉及經營成本,台灣現有貓舍大多是採購市售的貓籠,來做組合運用,邱兆盈表示,一款特惠價不到2000元的台灣製3尺雙層貓籠就最普見。依據網路商城的規格介紹,這款貓籠長93公分、寬60公分、高131公分,無論底面積或高度都優於動保團體要求的低標2250平方公分(底面積)、高70公分。

邱兆盈說,這款易於拆組的貓籠還可以把2個籠子併成一個,合併之後,就是貓咪交配期的房舍,通常會放入4隻母貓、1隻公貓,飼養空間遠超過動保團體的規範標準。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