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寵物勝過愛人 這是為什麼?
特約編譯 何昱文/譯寫
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與寵物一起生活,根據2011年的哈里斯(Harris)民意調查,90%的寵物主人都把牠們當成家庭成員,不惜成本的照顧這些寵物。報紙的編輯則反應,有關虐待動物的報導,往往比人被施暴的新聞,更激起讀者的反應。所以,美國人真的關心寵物超過人嗎?

去年兩起愛達荷州的警察槍擊案,相距不到24小時,可以作為觀察案例:
7月8日,已有2個孩子的吉艿特·萊利(Jeanetta Riley),再次身懷六甲,卻被警察在愛達荷州桑德波因特(Sandpoint)的一家醫院外打死。據報導,萊利有吸毒和酗酒的前科,她醉了並語無倫次的對3名警察揮著切魚片的刀。警察們開槍射殺了她。警察們後來被宣布無罪,也沒有向萊利的家庭道歉,這件事也沒有被全國性媒體報導,直到最近被監護者報( The Guardian)的一個記者挖出來。

從吉艿特•萊利事件回溯14個小時之前,在往南50英里的一間咖啡館,克雷格·瓊斯(Craig Jones)正在吃午飯,他的狗阿飛(Arfee)被鎖在汽車的前座,窗戶有搖下一些。不幸的是,當2歲的阿飛開始吠叫,有人報警。警官戴維·凱利(Dave Kelly)接到這通電話。凱利後來聲稱,當他走近車時,阿飛撲向他(阿飛最初被描述為一隻有攻擊性的比特犬),凱利因此射殺了牠。
但這一次媒體有了反應。紐約每日新聞報導了,專屬臉書頁面很快被建立,YouTube上播出好幾部影片。2個月後,警方審查委員會裁定,狗沒有理由被射殺,接著科達倫市民舉行了一場「阿飛正義」集會,要求解僱凱利警官。警察局後來正式向狗主瓊斯道歉,並賠償他80,000美元的損失。

同情弱者的心理測試
西北大學的兩位社會學家,以4篇捏造主角被毆打的文章,來測試人們的反應;分別是小嬰兒、一隻小狗、成年狗和成人。
獲得最多同情的不是小狗,而是嬰兒;不過小狗緊隨其後。他們的結論是,當談到同情時,得到最多關注的是無辜且無防範能力的,不論是動物或是人。
對動物的矛盾之情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確比較重視動物,但對這地球上的其他4萬種脊椎動物,我們的態度就充滿了矛盾。我們熱愛我們的寵物,但很少有人為每星期在賽馬場死亡的24匹馬吶喊,更不用說每年消費食用的90億隻雞,「貓住家裡,而牛在餐盤中的矛盾!」大家不妨想想! 節譯自WIRED 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