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兇猛犬” 飼主請往這裡看
記者 黃靖雅/綜合報導
比特犬、土佐犬和紐波利頓犬3種狗及與其混血的犬隻,在農委會民國90年修正的「具攻擊性寵物及其出入公共場所該採取之防護措施」公告中,被列為兇猛犬隻,飼主在帶牠們出入公共場合時,必須採取防護措施,以免發生攻擊人、犬的意外發生。
由於近年來台灣人飼養的犬種越來越多元化,農委會在參考被歐美列入攻擊性犬隻的品種後,定於明(11)日開會研擬,是否把阿根廷杜告犬、巴西菲勒犬、獒犬和曾無正當理由攻擊過人或其他動物的犬隻,一併納入此列。
在法規完成制定之前,我們不妨先認識一下這6大類犬種:
1. 日本土佐犬
土佐犬又稱土佐鬥犬,最早被發現於日本四國島的土佐地區,原為中型犬,經刻意育種後,融合鬥牛犬、大丹狗、牛頭梗、聖伯納的體型和戰鬥優勢。雖本性溫馴,但由於體型大、領域性強,在英、法、德被視為「危險犬種」,在香港也和比特犬、巴西菲勒犬和阿根廷杜告犬一同被列為禁犬。
土佐犬20年前曾被大量引進台灣,作為鬥犬之用,因鬥犬賭博屬違法行為,近年來純種土佐已相當少見。
2. 比特犬
比特犬是由美國比特犬和史大佛夏牛頭犬所培育出來的鬥犬,體型不算特別大但非常壯碩,體重大多在25~50公斤。比特犬對主人非常忠誠,但對陌生人則非常有敵意。台灣近年來發生數起比特犬攻擊流浪犬事件,從目擊者的說法大致可以了解,比特犬一但咬中獵物,除非獵物死亡,否則即使是主人也難以命令牠停止。
3. 紐波利頓犬
紐波利頓犬在台灣非常少見。也有人將其稱為拿破崙獒,牠原產於義大利,是一個古老的犬種,走路緩慢、肌肉飽滿、四肢壯碩,頭顱碩大且臉部充滿皺褶,牠們是天生的護衛犬,雖然外表兇猛粗獷,但性情溫和安靜,對家人和家中其他非犬類的動物非常友善。
4. 阿根廷杜告犬
阿根廷杜告犬又稱阿根廷獒,牠的拉丁文名「DOGO」就是鬥牛犬的意思,一般馴化種約23~37公斤。阿根廷杜告犬也是被刻意培養出來的犬種,牠的血液裡流著大丹犬、愛爾蘭獵狼犬、大白熊犬、波音達獵犬以及西班牙㹴犬的基因,在1964年被阿根廷育犬協會認定為正式犬種。
阿根廷杜告犬過去被用來獵捕美洲豹、美洲獅、山豬等大型獵物,但現在多作為看門犬。
5. 巴西菲勒犬
巴西菲勒犬體重在40~50公斤之間,是由古代英國鬥牛犬、英國獒犬和尋血獵犬所培育出的犬種,最初被用來護衛或狩獵,據說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農場主人會利用菲勒犬來追蹤逃跑的奴隸,也因為牠有追擊獵物的本能,菲勒犬在香港被列為禁犬。
由於菲勒犬對家庭成員非常友善,因此在巴西仍然很受到歡迎,大多被當成陪伴犬飼養,早已不再用於狩獵。
6. 獒犬
獒犬是一個大家族,包含西藏獒犬、鬥牛獒犬、義大利獒犬和波爾多獒犬。牠們多有高壯的身材、壯實的頭顱和大而短的口鼻,獒犬非常忠誠,但在面對敵人時性情非常兇悍。
因為文化和地理位置的關係,台灣常見的獒犬多為藏獒。藏獒在約20多年前被大量引進,那時進口的藏獒多作為鬥犬之用,因鬥犬不合法,現在台灣的藏獒多作為陪伴犬和護衛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