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垃圾山成千浪犬絕育 成立協會
記者 何宜/報導
你能想像在五股曾有座垃圾山,聚集了1600隻狗,一年下來共有4000隻小狗出生的驚人景象嗎?當時共有台大懷生社、政大、獸醫師林雅哲和寶貝狗協會等單位一同進駐,替垃圾山的流浪狗做TNVR、進行學術研究。最後因此成立了五股幼犬保育場、後又成立了中華親善動物保護協會。
目前協會的理事長王文評,也是2011年時「五股垃圾山TNR實驗區計畫」的成員之一,不過當時他的身份是淡水餵養浪浪的愛爸,因為懂得誘捕犬隻而被找進來。為了讓垃圾山的絕育率達到85%、並安置夭折率極高的幼犬,團隊在2012年由2500位志工一磚一瓦的搭建起「五股幼犬保育場」,作為執行絕育手術及安置的中繼站,並在同一年底通過申請成立協會。
王文評回憶在淡水當愛爸的某天,親眼看到一隻懷孕的虎班母狗被車撞,當下狗狗無助的眼神讓他不顧可能被咬的風險,一把抱起狗狗送醫,那時他深刻感受到為什麼台灣缺少拯救這些無辜生命的資源?也因此讓他決心為了狗兒付出。
目前保育場分為外場、主建築及內場,內場又分為3區及走道。王文評說,內場最靠近門的是1區,裡頭都是TNVR時遇到傷病救援回來的狗;2區則是從收容所就出來的狗;最裡頭的3區是垃圾山出生的幼犬、也就是最元老的狗兒們;至於走道則是一些較弱勢、不適合群體生活的狗。
王文評說,保育場目前只有290隻左右的狗,還有10幾隻重傷養病的養在自己家裡。每天要照顧近300隻的狗,但現在的工作人員包含王文評自己卻只有3人,招不到員工時更是由王文評1人挑下重擔。但事實上,保育場的工作人員待遇不差、一個月起薪有3萬元,工時從早上10點到晚上8點(午休2小時),工作內容則是隨時換水、添飼料、打掃。
至於會缺乏人手,是因為王文評要求嚴格,他認為工作人員不需要能力強,只要對狗用心,甚至要加薪都不是問題。他也常對工作人員說,不應把照顧動物當成一份工作,而是一種志業、更要抱持著熱情付出。
因為保育場狗狗是自助式餵食(弱勢的狗才吃的到),依體重平均計算每月需要312包飼料,募款不佳卻要面對開銷的重擔,也時常讓王文評吃不消。但王文評最後也說道,雖然一路走來很辛苦,但自己常常會想:「還是這樣子過到今天了啊!」為了流浪動物付出,對王文評來說應該是個沒有句號的路途。
更多資訊► 社團法人中華親善動物保護協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