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夜”刺青當教材 養成動保志工
記者 呂幼綸/報導
2013年11月29日正式上映的「十二夜」,讓很多人的生活從此改變,投入改善公立收容所環境、制止安樂死的動物保護行列。陳紀綸的動保志工生涯也是在2013年展開,只是更往前推,早在2013年的年初。

所謂新年新希望,陳紀綸許下的心願就是跟隨社會潮流當志工,剛開始並沒設定當動保志工,也去看了宗教團體的志工團,但在接觸了一間愛媽狗場,看到極為惡劣的飼養環境後,從來沒有養過狗的陳紀綸倒抽一口冷氣之餘,反而堅定心意要到公立收容所當動保志工。
家住板橋,對陳紀綸最方便的公立收容所本應是板橋動物之家,但因板橋動物之家的志工人數多、資源豐富,他選擇了較遠的中和動物之家去服務。
「我的動保知識,其實都是在志工生涯中學到的」陳紀綸坦言,像是怎麼陪狗玩、幫狗剪指甲、洗澡,以及十二夜、如何去面對陪伴的狗被宣判安樂死等等。「資深志工都會告訴你,心臟要大顆、不要跟某隻狗的感情特別好」,遵循著這類潛規則,他一視同仁地用心照顧收容所裡的每隻狗。

在「十二夜」正式上片前,海報已廣為流傳,美式風格的明朗圖案打動了他,忍受了7個小時的劇痛,2隻藍空下的狗和「我支持領養、不棄養」成為他手上永遠的銘記。
「當時周遭還有很多人對『十二夜』一無所知,我覺得手上的刺青,既是最好的宣傳,也是可伺機教育的理想教材。」這是陳紀綸的公開答案,但藏在他心中的還有著對一隻狗的悼念和愁緒。
那是擔任動保志工不久的時候,2013年休完春節連假剛開工,公司附近突然出現了一隻狗,陳紀綸一眼判定是棄犬,一連帶去動物醫院掃描了3次,才掃到落至腿部的晶片,聯絡上飼主,果然是不願接回。

「牠是隻大約5、6歲,體重10公斤的米克斯母犬,長相不起眼,但很會撒嬌,很惹人疼愛。」陳紀綸餵食之外,努力幫牠拍照、PO送養文,希望為牠找個能疼牠的飼主;當台南一位小姐表示願意收養時,陳紀綸更親自把牠送去台南。
然而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台南認養小姐止不住啜泣,傳來消息:小狗因誤食住家附近的毒餌暴斃了。
2013年至今,「領養代替購買」已是大眾朗朗上口的響亮口號,零安樂死政策也隨著新版《動物保護法》出爐,動保似乎有了大幅的進步,但陳紀綸仍有著憂慮。
「我們社會的問題,在於人們對動物的觀念仍不足,10個人中大概只有2人愛狗。」不愛也就罷了,重要的是不該去傷害牠們,陳紀綸相信,這唯有靠教育去改變,自小深植動保觀的下一代,才能讓我們的社會徹底翻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