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向浣熊宣戰 垃圾桶加鎖扣
記者 呂幼綸/綜合報導
為了翻找垃圾桶裡的食物,弄得桶子翻倒、廚餘遍地,破壞市容,會是什麼動物的惡搞結果 ?一般人可能立即聯想到流浪貓、狗,但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搗蛋的卻是浣熊,並讓市長托瑞 (John Tory)因而向浣熊宣戰。
有「食物小偷」稱號的浣熊,果然是藝高人膽大,從錄影帶裡可以看到,多倫多市原有的垃圾桶,幾乎像是牠們的糧食罐,桶身高度似乎依牠們的身長設計,所以牠們趁著夜晚無人時,三兩下就可以攀到垃圾桶上,輕易打開桶蓋尋找合口味的食物,用力過度時不免弄翻桶子,灑了一地垃圾,因此也讓多倫多市「越夜越不美麗」!
2015年4月,多倫多市政府在經歷5個多小時的討論後,終於通過更換新型防浣熊垃圾桶(green bin)的計畫,正式向破壞環境整潔的浣熊宣戰。市長托瑞還慷慨激昂地表示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也已經做好武裝,我們決不會輸給這些小動物。相信廣大市民都與我們同一陣線,希望我們能擊退浣熊陣營。」

新型的有機廢棄物垃圾桶,是由美國的動物學家協助設計,不僅加大了桶子高度,令浣熊不容易攀爬,而且桶蓋附有鎖扣,讓浣熊無法開啟。不過容量達到100公升的新型垃圾桶,比既有的46.5公升桶大了一倍多,讓許多市議員擔心部分市民也會難於使用。
新型防浣熊垃圾桶將於今年年尾或下年初配置到道路邊,更換過程約需18個月,更新的經費達3,100萬美元(約合台幣9億3000多萬元)。

浣熊小檔案
浣熊的體長約65至75公分,尾長約25公分,體重通常為5.5到9.5公斤,但有記載最重可達28公斤。牠們的眼睛周圍為黑色,尾巴有5-6個黑色環紋,皮毛的大部分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此外也有罕見的白化種。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雜食性,食物包括漿果、昆蟲、鳥卵和其它小動物。牠們非常適應城市的生活,生活在都市近郊的浣熊常會潛入人類住處偷竊食物,加上眼睛週遭的黑色條紋特徵,因此被稱為「食物小偷」。
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子(受天氣影響),一胎4至5隻。牠們並不冬眠,但在嚴冬中會藏匿起來。壽命只有數年,已知的野生者最長壽命為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