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 問題出在哪?
記者 江幸芸/報導
狗狗的攻擊、吠叫等行為,常是牠們被拋棄的原因,「台灣動物與社會發展協會」犬隻行為諮商師莊瑩珍的門診案例也以攻擊行為最多,接下來是吠叫和大小便的問題。攻擊和吠叫是狗的本能,但為了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牠們也得跟著改變,莊瑩珍表示,狗的天性差不了太多,後天養成才是關鍵,飼主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攻擊是狗狗的正常行為,但牠們自有一套秩序。莊瑩珍表示,為避免死傷,野外狗群不輕易發動攻擊,反而是先經過循序漸進的「警告」步驟:遠距離吠叫、露牙、低吼,當這些方法都不能排除威脅,狗兒才會開咬,久而久之,甚至跳過警告,直接咬人、咬狗。
莊瑩珍舉例,有些飼主看小型犬生氣、露牙的模樣可愛,反覆逗弄,渾然不知狗兒是在告訴飼主「我不喜歡這樣」,當小狗發現怎麼警告都沒用時,下次飼主的手伸過去,抽回來就是一道傷口。而狗狗習慣直接咬人後,已經難以根治,莊瑩珍表示,攻擊行為要靠「控制」,盡可能排除會讓狗兒攻擊的因素。
有時候,環境改變也會改善狗兒攻擊行為。莊瑩珍分享門診案例,有隻很兇的狗兒經歷5名飼主,都沒人治得了牠,最後狗被送養到空間寬闊、有魚池、有草地的家庭,咬人問題便減少許多,因為讓狗改善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項就是環境刺激夠豐富。若沒有大庭院怎麼辦?莊瑩珍表示,環境刺激可以人為,像是給狗兒玩小球,或讓牠嗅聞買菜用的袋子。
另外,狗兒的吠叫問題會直接影響到鄰居,是公立收容所受理民眾「不擬續養」的常見理由。莊瑩珍表示,狗狗會吠叫的原因有:引起飼主注意、提醒飼主外頭動靜、感受到威脅,或是「太無聊」;你沒看錯,狗兒真的會因為無聊而吠叫,就像我們無聊會找人聊天一樣,狗狗吠叫是為了呼喚同伴。
解決吠叫問題,首先要消耗狗狗的體力,莊瑩珍表示,每天遛狗是必須的,也有人問說是否應多養一隻作伴?她認為,飼主要量力而為,並非人人都有能力成為多狗家庭,不如借助狗友力量,讓狗兒們玩在一起。